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讨交流

《坐井观天》课后反思

发布者:梁金山     发布时间:2016-12-20 浏览数( 0)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如何在一节课中,让学生自主,愉悦地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很好的品味语言呢?这节课总的设想是读中悟,品语言,明道理。

(一):激情导入: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你们看我们的祖国繁荣不繁荣,大不大?(生答:大)你站在一个地方你的眼睛能不能把全国都看到?(不能)我们能不能看到天边?(不能)但是有一只青蛙它却说它看到了天的尽头,它说天只有井口大,你们说它说的对不对?

    这样的导入让学生对这只青蛙产生兴趣,从而对课文产生兴趣,激发他们对这篇课文的学习。

(二)以疑引读,思后促读。

    对文中不理解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自己的角度,有重点,有目的地去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我可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释疑,点燃思维火化。让学生联系实际,理解“大话”的意思,帮助学生读出青蛙不相信的语气。联系上下文,找小鸟说的话,“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理解“无边无际”就是“非常大,大得没有边际”,并拓展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哪些事物也可以说无边无际,教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学生通过质疑引读,在思考后自己解开了疑问,思维得到了锻炼,读出了不同的层次。

(三)读后悟理,角色体验

    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否真正实现,关键在于寓意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还是老师给学生的。所以,明白道理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完成这一目标时,我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1、抓青蛙说的“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天天” 、“一抬头”借助青蛙在井底的软件,让学生边读边思:青蛙为什么会错?得出结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青蛙 的视线,他的目光狭小,所见有限,导致它把天有多大都弄错了。

   2、抓青蛙的神态和表情。一个“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听不进小鸟的劝告,自以为正确。通过对“笑”的揣摩,学生知道了,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还自以为是也是导致青蛙错误的原因。

 3、通过对小鸟和青蛙正确错误原因的分析,学生自己悟出了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理解了“坐井观天”这则寓言,让学生各抒己见,用学到的道理指导今后的学习生活。

 4、角色体验,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训练学生感情朗读,以致达到表演读的程度。

    当学习完《坐井观天》这篇课文后,我又让学生《续写坐井观天》为题进行说话写话训练并让同学们想像青蛙要是跳出井口了,将会怎样呢?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又一下被激发起来,大家议论纷纷。待平静下来,我开始指名回答。A说:“青蛙跳出井口后,看到了无边无际的大海,”B说:“青蛙跳出井口后,看到了高高的山峰和一眼望不到边的田野,田野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儿,上面飞舞着蝴蝶和蜜蜂,青蛙陶醉了,它觉得以前的日子都白过了。”C说:“青蛙跳出来后一望无际的草原,上面有牛羊和马,还有骑马奔腾的牧民,青蛙立马傻眼了”D说:“青蛙从井里跳出来,跟着小鸟到处走,看到了美丽的世界。”大家是你一言,我一语,争着抢着举手,甚至有的跑出座位。于是我让大家把自己所想到的和想说的写到本子上,结果大家拍手大呼赞同。这堂课就这样在和学生的讨论中结束了,效果还可以。如果让学生在拓展中能深入到实际中,会更好。

研讨交流

最新研讨交流

置顶研讨交流

精华研讨交流

热门研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