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讨交流

幼儿园音乐教育的误区

发布者:魏红英     发布时间:2016-12-29 浏览数( 0)

    近几年,随着学前教育的不断发展,我们幼儿教师也在不断的探索各类适合幼儿的课程。音乐课程适合幼儿好动活泼的性格特点,使得音乐课程很受幼儿的喜爱。但是在幼儿音乐教育中也存在一些误区。1、重结果轻过程,忽视对教材的分析和幼儿音乐技巧的关注。2、家长对于学前音乐教育的盲目性。3、只重视对于音乐技术的传授和提高,却忽视了对于音乐素质的培养。4、纯粹是以知识和技能为中心,忽略了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所运用的方式,导致学生失去了兴趣。

综上所述,我国目前的学龄前儿童音乐教学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目前的学前音乐教育有相当一部分处于业余教育的状态中,还不想学校音乐教育那样规范成系统,所以要求家长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也应起到教师的作用。投资要准确,克服盲目性,发现并了解孩子的兴趣与爱好,加以正确的引导,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在选择学习专业方面,要考虑孩子的先天条件,思路要开阔,不要仅限于大家都学的那几种乐器或是舞蹈种类。尽量不要采用棍棒式的教育方式,可以采用游戏引导等方式,根据不同的孩子不同的特点采取他们感兴趣方式来学习音乐。多年来的音乐教育传统过分的强调了音乐教育的意义和作用,却相对的忽视了意义得以实现的重要环节——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因而在音乐教育的实践中不能充分的挖掘音乐中美的因素和美的力量,没有把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作为音乐教育的核心内容。

我国幼儿的音乐教育应该要注意几点:一是重视通过音乐进行健全人格的教育,力求通过音乐教育是幼儿在智力、情感、意志和社会性等诸方面全面而健康的发展。二是重视音乐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音乐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是音乐教育的一个核心的问题,是达到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三是要提高教师素质。只有提高教师素质,掌握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幼儿音乐能力发展的特点及音乐本身特有的规律,才能有效地把握音乐与幼儿的最佳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学前音乐教育的目标。同时音乐教师应该注重教学方式的改革,在娱乐式音乐教学中是儿童掌握其家长所期望的音乐技巧,避免传统棍棒式音乐教学的不断出现。

 

研讨交流

最新研讨交流

置顶研讨交流

精华研讨交流

热门研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