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讨交流

新课程初中数学生活化思考

发布者:王多英     发布时间:2017-01-02 浏览数( 0)

一、利用生活实例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尽管新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实施多年,初中数学教学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然而在“中考”的重压之下,大部分初中数学教学也仅仅是针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比如利用数学工具、整合多媒体技术等,但教学内容仍旧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要内容仍旧是依靠“题海战术”与“死记硬背”,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性产生怀疑,学习过程中感觉枯燥、单调。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只有学生真正对数学这门科目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兴趣的推动下更为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才可以真正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初中生往往对生活实例的兴趣较高,作为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一点,将学生感兴趣的一些生活当中的实例引入到教学过程中,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来。比如,在进行“圆”的导入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圆形图案,亦或是播放体育教师在操场中画圆的视频,以此来引导学生总结圆的相关定义。又比如,在进行“坐标”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现场模拟买电影票的情境,使得学生能够将现实中熟悉的例子带入到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同时通过生活实例的应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

二、挖掘教材生活化内容

要想打造初中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过程中就应当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体验进行有效的联系,必须要深入观察学生实际生活中的数学内容,深入挖掘初中数学教材蕴藏的生活化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得数学生活化课堂真正贴近学生生活。比如,教师可以充分借助学生生活中相关的问题来融入数学教学过程,在进行有关统计、概率类教学的时候,生活当中有许多相关的例子,譬如降水概率、抽奖概率、股票投资以及分期付款等相关内容都是学生所了解的,然后安排学生模式相关数据的收集,接着再实施整理、分析以及阐述,进行系统的研究,最后教师再进行系统的引导,使得学生能够了解当中所涵盖的数学知识[2]。总而言之,现实生活中处处包含着数学,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藏的内容与生活中隐藏的数学问题,并主动引导学生去探索教材中蕴藏的生活化内容及生活中蕴藏的数学知识,真正让生活化融入到数学教学过程中,使得两者进行有效的整合,以此来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三、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

系统的知识学习不但包含理解并吸收知识,同时还包含内化并运用知识,即通过内化运用进一步加强巩固练习。传统的初中数学巩固练习基本上都是采用试题模式,然而改种模式无论是从形式上来看,亦或是从内容层面上来看,其都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学生的积极性与兴趣均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生活作为知识学习的重要源泉与落脚点,利用生活实践进行巩固知识,不仅能够进一步加强学生运用知识的灵活性,同时通过实践应用可以有效加深知识的印象。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当中,使得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比如,在教学完“相似三角形”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后利用所学的知识去测量操场旗杆的长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去感受、运用以及验证三角形的相关知识,通过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不仅能够获取直接的生活实践经验,同时能够进一步加强知识记忆,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仅仅依靠课堂显然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多利用数学方面的知识与思维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此来促进学生创造知识、发现知识、自主探讨知识的能力得以提升,真正将所学的数学知识、经验以及技能应用于问题的解决。

研讨交流

最新研讨交流

置顶研讨交流

精华研讨交流

热门研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