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讨交流

课堂内外的交流学习

发布者:江彩霞     发布时间:2017-01-12 浏览数( 0)

一、课堂外面的社会,人与人之间需 要进行合作,课堂教学就要培养合作意识,训练合作技能。二、语言的本质是社会性的,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工具,与人交际和沟通的过程就是合作行为。语言哲学里提到的会话含义的基础就是会话者要遵循会 话准则。三、语言习得研究证明,掌握交际工具在互动中掌握比较有效。互动就是合作行为。学生在一块儿学习不一定就是合作学习,比如,在双人组、四人组的形式下,也许不能称得上是合作学 习。合作学习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共同学习的一个原理是,学习者要在学习中相互依赖,这样才够得上合作学习。但是,这种依赖不是自己不出力,仅依*其他组员替自己学习。这不是合作学习的目标,也不是合 作学习的基本原则。而这种依赖是一种积极的依赖,依赖协作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因此,我们称这种依赖为相互依赖。学习者在哪些方面相互依赖呢?有以下几个方面: 目标的相互依赖,即组员有一个共同的学习目标,完成共同的任务,而不是每个组员都有一个不同的目 标。这样一来,共同的目标为学生提供了共同学习的基础。角色的相互依赖,即组员在完成任务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每个角色对于完成任务都重要,是互补关系, 相互依存的关系,对于完成任务缺一不可。 资源的相互依赖,即组员在完成任务时共享学习资源。身份的相互依赖,即组员同属一个组,相同的身份把他们联系到一起,合作的活动帮助他们建立集体的 荣誉感。 合作学习的要素有哪些呢?相互依赖、个人责任感、合作技能、混合编组、教师角色。这些在这里不展开谈了。 合作学习扩展到课外,可以构成合作式的项目学习(project-based cooperative learning),即学生合作完成 某一个项目。如果用互联网络来合作完成某个项目,就可以构成合作式的网络学习 (web-based cooperative learning) ,等等。 根据合作学习的原则和要素,它和其他学习方式、学习手段组合,可以创造出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合作学习形式。 仁爱版《英语》教材中,有大量的双人活动(Pair work) ,也有一些多人组的活动(Group work) ,这些 可以利用、改编、使它们成为名副其实的合作学习的资源。教师们可以将这些学习的资源对照前面所说的合作学习的原则,判断它们当中,哪些是合作性的活动,哪些不符合合作学习的原理,然后合理地利用这 些材料。 有些教材的设计采用了项目学习的理念,教师(或者学生)确定一些学习的项目,学生完成学习项目,在完成学习项目的过程中,学习者运用并学习了语言。下面我们从仁爱版《英语》教材中举一个例子加以 说明。在学习特殊疑问句的单元里,有一项调查活动。每个学生要去找自己的同学,用英语问他们的父亲是做什么的,母亲是做什么的。然后,把调查的结果记录下来。这就是一个小型的调查项目,在课堂上就 可以完成。这个活动把语言运用和真实的生活情景结合起来,跟同学进行语言互动。

研讨交流

最新研讨交流

置顶研讨交流

精华研讨交流

热门研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