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讨交流

中学音乐欣赏教学法

发布者:陈国政     发布时间:2017-01-13 浏览数( 0)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如何巧妙地变换学方式.达到良好的学效果是许多教师长以来不断探究的一个问题。我以为,高质量水平地完成音乐作品欣赏任务,除了掌握大纲精神,明确教学目的外,最为关键的就是设计行之有效的教法。在实际教学工作,我总结了如下几种方法:
          
一、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其优点是音乐教师有较充分的主动性,易于把握所传递的音乐知识的尺度,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的连贯的知识。例如华彦均的《二泉映月》,这是一部结构复杂,意蕴深刻,有一定份量的作品。欣赏时,可运用讲授法,介绍作者生平、作品的时代背 景,作品标题的由来,变奏曲式及音乐主题等。这些内容都将对学生理解把握整部作品起到引导、启发和铺垫的作用,许多难点要点在欣赏中就会迎刃而解。再如欣赏交响乐、管弦乐等,可先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欣赏的基本知识。如对交响乐队的乐器、编制及他且编排和曲式结构等。
            
二、直观法
        
直观法是教师利用实物展示、图片或电化教具等手段为欣赏教学服务的一种教学方法。直观法能使学生获得具体、生动、真实的感性认识,对提高观察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例如欣赏《金蛇狂舞》时辅以民间端午赛龙舟的图画;欣赏《牧歌》时辅以蒙古大潮原的幻灯片;欣赏《动物狂欢节》辅以被描写的动物的录像资料等等。直观法如果同讲授法结合,效果就更佳。如欣赏《伏尔加船夫曲》时,在出示列宾的油画《伏尔加纤夫》后,再配以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使学生不知不觉进入了油画的意境之中,对教学的深入十分有利。
            
三、比较法
        
音乐作品的丰富多彩和无穷魅力,取决于各种音乐表现手法巧妙、和谐、有序地运用。比较法就是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对音乐作品加以对比从而了解各种音乐表现手法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能使学生准确地把握音乐作品的情感,深刻理解作品的内涵。比较的方法多种多样,可按体裁品种、风格色彩、地域年代、演唱方法、,乐器种类等进行比较。如按风格色彩比较,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和舒伯特的《末完成交响曲》是同一时期的作品,具有同样的时代背景,但作品风格大不一样。前者是一部悲壮宏伟的戏剧,而后者则是哀感动人的浪漫主义抒情诗。如按器乐种类比较,同样是描摹大自然百鸟的呜叫,唢呐独奏《百鸟朝凤》和笛子独奏《荫中鸟》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声音,但都把百鸟的鸣叫声模拟的惟妙惟肖,令人拍案叫绝。
            
四、体验法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声音的艺术.蔡元培先生说过:我们在听了一支美妙的乐曲后,常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四周的空气会变得温柔,生活多么甜蜜,似乎觉得自身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伟大的使命。体验法就是教师培养学生有敏锐的音乐听觉并巧妙地引导他们参与到音乐中去的教学方法;在参与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想象、理解、再现音乐形象。如当听到柔和流畅的琴声,能联想到清澈的小溪;听到婉转悠扬的短笛,能联想到清晨的山谷等。体验

法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动身、动曲,还可以动口()、动手()
        
五、创作法。
        
创作法是音乐欣赏教学中新兴起的一种教学手段。它要求学生把感受到的音乐,理解了的音乐表达出来,发展其智力,发挥其想象力和联想力。例如:在讲授音乐要素时,可选用圣桑的《动物狂欢节》中狮王袋鼠等乐段来让学生分析推测乐段所描绘的动物形象。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利用某些音乐要素来设计其他动物形象,如一群小鸡温柔的大象等等。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设计来演奏。这样,学生对他们自己创作的形象效果非常感兴趣,同时对这些音乐要素的理解和记忆也更为深刻。另外也可由教师写出几句歌词让学生谱写曲子,或由教师写段小曲子,让学生填上歌词。当然,这些都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难易要适当。类似这种创作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巩固课堂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学习运用各种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段进行创作的能力,满足了学生音乐创作的欲望。

研讨交流

最新研讨交流

置顶研讨交流

精华研讨交流

热门研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