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讨交流

幼儿自我管理与自我经验

发布者:玛依拉·拜根     发布时间:2017-01-14 浏览数( 0)

幼儿自我管理能力与自我经验

幼儿期是自我管理能力发展的萌芽时期,身心各方面都处于快速发展中,独

立行走、自我意识、情绪情感、意志力、思维力等身心机能的发展为幼儿自我管

理能力的发展及培养提供了可能,有必要从幼儿期就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自

我管理能力,这既是国家政策文件的要求、教师和家长的期望,也是幼儿自我身

心协调发展的内在需求。从幼儿这一特殊群体特性出发,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基

本结构包括基本的自理能力、简单的自我认知能力、初步的情绪管理能力、浅显

的自制-坚持力、低层次的自我组织能力和蒙昧的自我调控能力。欲提高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水平,必须了解其发展状况以及与发展相关的影响因素,从而能够针对性提出建议。

对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发展现状进行比较性分析,结果发现,幼儿自我管理能

力及其各结构的发展,在广度上呈现均衡的状态、在深度上呈现中等偏上发展水

平的一般特征;在年龄上的差异性比较明显,其发展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提

高,但在性别上的差异不明显,男孩与女孩的发展水平在总体上并没有呈现显著

性差异,但是在小班阶段,女孩的发展水平优于男孩,而在中班和大班阶段并不

明显;从幼儿成长的主要环境上讲,在不同的家庭教育环境下发展的差异性明显

但其差异性呈现减弱的趋势,在不同的幼儿园环境下发展的差异性较大且其差异

性呈现加剧的趋势。

对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在内部因

素上,年龄与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发展的相关性显著,生理成熟是影响发展的主要

因素,而性别差异与发展的相关性不大;在外部因素上,家庭教育因素的影响比

较明显,但在总体影响力上呈现减弱的趋势,幼儿园教育因素在发展中占据重要

地位,随着年级的提高,其影响力呈现上升的趋势。在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发展上,

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情况,相对于较差或特别好的情况来说,更有利于发展,但

并不明显;非独生子女的情况明显优于独生子女的情况;家庭教养方式为民主型

和任由型的情况更有利;较好的家庭关系更有利于发展;在学历背景上,母亲较

高的学历背景相对于父亲较高的学历背景来说,对发展的影响更明显;父母陪伴

孩子玩耍及沟通的时间越长以及孩子参与社区玩耍越频繁对发展越有利;条件较

好的公立性幼儿园或机关附属幼儿园对发展更有利,但并不明显;教师职业性质

相对比较稳定的在编人员和合同性人员更有利于发展;教师学历和保育员学历越

高越有利于发展;班额越小、师生比例越小越有利于发展。

依据对幼儿自我管理能力发展的的比较分析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从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两个方面提出供家长和幼儿教师参考的发展建议。在家庭教育环境中,成人要规范家庭成员的思想和行为,保证家庭影响的统一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力图形成统一的教育合力;家长要为幼儿提供发展自我管理能力能够模仿的榜样,注重榜样的作用;家长要走进幼儿的世界,与幼儿保持良好的沟通,要多提供幼儿能够自己动手、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家长要科学对待幼儿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理性对待偶然事件;家长还有注意加强与幼儿园的针对性合作,提高育儿水平。在幼儿园教育环境中,幼儿教师要建立规范性的发展档案,使幼

儿自我管理能力发展系统化;要注重常规建设,加强规则教育;要对幼儿进行合

理的榜样教育,塑造“标杆”;要创设相关性适宜环境,合理促进自我管理的潜移默化;要善于利用各种游戏,开展相关性的区域活动;要注意优化家园关系,形成教育合力;要促进自我管理的内化,为幼小衔接做好准备。

(一)幼儿发生认识论对经验与认知关系的认识

虽然皮亚杰明确反对经验主义关于“……概念的形式仅是由经验的抽象和概括所组成”的基本命题,但在本质上,皮亚杰的研究支持了直接经验是认知发展最根本的源泉。与经验主义最大的区别之处,也是皮亚杰最为杰出的贡献,是从这个源泉里析出了“动作”这个要素,以认知图式(结构”的假说为核心,建构了同化、顺应、平衡化三个相互关联的核心概念,最终确立“结构建构”的理论。他比经验主义更为深入地描述和解释了“认知图式(结构)”是如何不断复杂化(这个复杂化的过程正是经验不断被重新组织的过程,以推动儿童认知水平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机制。

(二)直接经验是认知发展的源泉

在皮亚杰集中论述儿童认知发展的著作中,随处可见他关于直接经验对幼儿早期认知发展具有不可替代性的论述,只不过皮亚杰没有用“经验”来指称他研宄的认知结构所根植的“土壤”,因此他对经验的看法很容易被人忽略。他认为表象“是一种内化了的模仿的结果。”“知觉、模仿和表象相当于认识过程的造形方面……”在此,皮亚杰将其主要研宄对象一一认知图式,视为由“模仿”内化而成,而“模仿”在实质上是一种基于非接触式互动的观察(行为方式)经验。缺乏这种经验的更低龄时期,儿童的认知结构是不完整的,他说“在感知运动水平时,无论是动作的可逆性或是这种守恒都是不完整的,因为它们还缺乏心理表象。”可见,虽然皮亚杰绕开了经验主义认为的表象直接派生于知觉,并将之放到与知觉并列的位置上,但不论是表象还是认知,均与直接经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交往经验与情感发展紧密相关皮亚杰认为情感的发展最初是由机体的自发  的和整体的活动节奏,导致了紧张状态和松弛。经验是潜意识的心理过程

在精神分析学派眼中,经验不仅是意识的,更是前意识的并受到潜意识的支配。该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说“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至于意识的心理过程则仅仅是整个心灵的分离的部分和动作。”“精神分析以为心灵包含有感情、思想、欲望等等作用,而思想和欲望都可以是潜意识的。”据此弗洛依德创立了性心理学,他将童年早期关于“性”的不良经验被主体压抑后进入潜意识之中并永久地保存作为假设,以此解释主体成年后出现心理癔症的根源。经验是影响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认知心理学家将经验视为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他们对于经验本身未做过多的研宄,而将关注点放在研究心灵是怎样构建和组织经验方面,以解释心理发展的机制。在发生认识论的创立者皮亚杰眼中,经验是认知的一种“背景”。            皮氏以生物学研宄为其学术起点,既反对经验论又反对先验论,他将智慧视为个体对环境的“适应”,但他不像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家那样强调“经验乃适应的过程与产物。”④而是将之视为思维发展的要素和背景,用“动作”将感知觉与思维联系起来,提出“知识来源于动作,而非来源于物体”⑤的主张。认知图式的同化与顺应,须借助于经验的不断丰富。至于对经验本身的看法,皮亚杰在论述其结构构造论时曾提及“经验只能是被一种预先制约经验的组织作用所‘构成结构的’,或者经验是被理解成直接接受在外部世界中预先形成了的一些外部结构而得来的。”同样,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主观经验的独特性,但并不研宄经验本身,而是将人的特征(心理发展因素)诸如同一性、选择性、创造性、价值观、爱、依恋、实现自我和自我超越等作为经验的分析框架,重在通过对这些心理发展因素的研宄,实现对人的终极关怀。

 

研讨交流

最新研讨交流

置顶研讨交流

精华研讨交流

热门研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