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讨交流

一日生活中幼儿自主探究行为的表现及支持策略研究

发布者:玛依拉·拜根     发布时间:2017-01-15 浏览数( 0)


一日生活中幼儿自主探究行为的表现及支持策略研究


    在对有关探究行为的研究进行查阅时,有关探究行为的表述有很多,同时笔者还以“探究学习”“探索性学习”“探究活动”为关键词进行相关研究的查阅,由于本研究的对象是幼儿,因此着重总结了学前教育领域的相关研究。 刘儒德在“探究学习与课堂教学”中指出:探究学习是指幼儿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科学内容,体验、理解和应用科学研究方法,获得科学研究能力的


一种学习方式。


庄婉瑜在“幼儿探索性学习的教学组织策略”中,指出:探索性学习是一种具有多重意义的活动,对于幼儿而言,是他们主动经历世界,从自己的周遭生活和教师提供的环境中主动地观察和尝试探索、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刘云艳,张大均在“幼儿探究行为与教师态度关系的实验研究”中所作出的表述:探究行为是个体面临新的环境中的新的事物,企图对其性质获得进一步控制时所诱发出来的行为。


纲要》指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从幼儿的科学学习来看,相关科学研究和教育实践研究的结果已经证实:探究应成为幼儿科学教育的核心,它既是幼儿科学学习的目标,也是幼儿科学学习的方法正是通过科学探究,幼儿经历发现和获取知识的过程,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体验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研究证实,用探究的方式进行科学教育,不仅能极大地激发幼儿科学探究和学习的热情,而且能够增进幼儿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培养他们尊重事实、乐于探


究和创造等科学品质,获得内化的科学概念、知识、经验和相关技能。


通过对已有关于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对幼儿探究行为支持策略的研究进行总结发现,研究视角集中在为幼儿的探究活动选择适宜的内容,以及在探究过程中教师给予幼儿探究的引导策略上。由于对在探究过程中所给予的支持策略有很多与幼儿自主探究行为过程中的支持策略相重合,所以将在后面再做总结。此处将主要总结教师为幼儿的探究活动选择适宜内容的相关研究。


   《指南》中提出在幼儿科学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幼儿进行猜想与假设,并说明理由;引导幼儿观察和实验验证;支持和引导幼儿记录和整理获得的信息;引导幼儿得出结论、形成解释;鼓励并为幼儿提供机会进行交流  庄婉瑜在“幼儿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组织策略”中提出,要为幼儿选择合适的探究内容。她指出:幼儿探索性学习的态度、能力和方法是在与一定的学习内容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


俞芳在“幼儿科学教育内容框架的分析与展望”中提出:幼儿科学教育以自然科学的一般规律为学习内容,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不应该是小学化了的一个个具体的小知识,而应该是对于自然界的存在与演变、自然界与人类以及科技与人类关系总的感受与认识。教师应该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结合幼儿的生活实际,选择并有机组织适宜的科学教育内容。所选择的内容既要体现知识的逻辑顺序,又要体现科学的一般规律,以便让幼儿通过探究这些具体的科学内容获得隐藏在众多科学现象背后的自然科学的一般规律。这些关于科学的“大知识”并不是通过教授获得,而是幼儿在对材料的操作、对环境的互动中内化成隐形的知识。在“大知识”的奠基下,幼儿积累“小知识”,并在积累的过程中产生灵感、发生顿悟,最后成长为一个有智慧的人


张莉萍在“从儿童兴趣出发的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探究”中以儿童兴趣为中心来探讨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可以是什么。她的依据是泰勒在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所指出的:培养儿童科学热情和探究兴趣是幼儿园科学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


研讨交流

最新研讨交流

置顶研讨交流

精华研讨交流

热门研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