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讨交流

当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

发布者:玛依拉·拜根     发布时间:2017-01-15 浏览数( 0)

当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

()传统蒙学教育的特点

首先要说明的是古代蒙学与现代的幼儿园教育在范围上存在着不同,就教育角度而言,古代的“小学”称为“蒙养”教育,承担着“蒙以养正”的任务。从年龄阶段来说,指十五六岁入“大学”之前的教育阶段,所以古代蒙学实质上包括了现在的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甚至部分中学教育。但近代幼儿园教育又是脱胎于传统蒙学教育的,研究幼儿园“小学化”理应从对传统蒙学的特点梳理开

始。

古代蒙学的首要目的便是识字和礼教教育,少儿七八岁之后“出就外傅”,入“小学”接受教育,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虽然古代对“小学”和“私塾”关于入学年龄的记载是8,但适时和早教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一贯传统。许多教育家并不满足于泛泛而谈“适时施教”和及早教育,而是在对蒙童身心发展现状及其规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提早入学”主张:清陆世仪认为“当时儿童五六岁时,`已多知诱物化矣',不像古代社会的儿童,'至七八岁时,知识尚未开',故儿童的启蒙教育(正规的以知识教学为主的教育)当自五六岁始;王夫之也提出“五六岁以下的早慧儿童,不应囿于成法,而应提早入学受教” 这些主张从理论上,将蒙学入学年龄提早了 23,也就是说,与现在的幼儿园教育时段有很大的重合。我国文献对传统蒙学教育的记录可追溯至西周时期,“当小孩自己会吃饭时,就要`教以右手',会说话时,就要教他们`男唯女俞'的应答方式,同时还要学习各种幼仪,练习应对言语,即所谓`履小节焉' ?,实际上,在封建社会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蒙学教育多行于宫廷之内或达官贵人之家,直至宋代,蒙学教育逐步被推广到一般庶民子弟之中,之后系统的蒙学教材体系和教育制度逐渐形成。古代蒙学教材和读物主要有五种类型?:综合性教材,主要是识字并传授一般知识,如我们所熟知的《二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类教材流传时间最长,范围最广,为儿童集中识字所用。内容通俗易懂,句句叶韵,朗朗上口,将天文、地理、动植物知识、民间该语等融入文字之中,颇具特色;伦理道德性教材,如朱熹弟子程端蒙《性理字训》;历史类的蒙学读物和教材,如朱熹《小学》,吕祖谦《少仪外传》;诗歌类蒙学教材和读物,如《训蒙诗》《神童诗》等,以诗歌的形式对少儿进行伦理道德、文化知识教育,格律严谨,音韵和谐,对仗工整,极具趣味;名物制度类教材常将生活常识融汇其中。这些教材和读物“重视汉字的特点,注意与儿童生活相联系,考虑儿童的兴趣和特点” 着重于在对儿童进行识字教育的基础上,进行基本的礼仪规范、常识、培养儿童情感的教育,这与当前的幼儿园教育目标不无重合性。蒙学教育的基本程序是识字、写字,读书、作文。清代语言学家王缚也认为学生必须要先识字,才能开始进一步的学习,他说:“蒙养之时,识字为先,不必邃读书……能识二千字,乃可读书。” ?但由于科举需要,蒙学教育活动围绕汉字,作文的终极目标,故在教育方法上就比较重视说教,重视对基本知识的熟读牢记。在这一点上,我国不少教育家认为“儿童时期记忆力最强,应利用这一有利条件,熟读牢记,打下坚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功底”③,“勿谓小儿无记性,所历事皆不能忘” ?。同时,幼儿的读书、识字归根结底是为以后科举、八股等打基础,教学方式上就比较强调早教和体罚。鲁迅先生所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这样一段写实的内容: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胡适自传也有一段对当时私塾教育的描述:“我们家乡的蒙馆学金太轻,每个学生每年只送两块银元,先生对于这一类学生自然不肯耐心教书每天只教他们念死书背死书从来不肯为他们`讲书',小学生初念有韵的书,也还不十分叫苦,后来念《幼学琼林》《四书》一类的散文他们自然毫不觉得有趣味,因为全不懂得书中说的是什么,因为这个缘故许多学生常常赖学……因为逃学,先生生了气打的更利害,越打的利害他们越要逃学” ?,仅有胡适一人能得到先生“讲书”的待遇,那也是母亲用每年近十块银元的学金所换来的,“这样的学金,在家乡算打破记录的了” “?,对于其他众多儿童来说,详细讲书更是不可奢求的受教方式。其自传中还将其四岁左右所读之书的顺序进行罗列,破蒙的学生要念《千字文》、《百家姓》等最基本的识字教材,之外便是《孝经》、朱子所注的《小学》、《论语》、《孟子》、《大学》与《中庸》、《传经》、《书经》、《易经》等。①

据此来看,我国传统幼儿教育中教师占据着主导性地位,虽蒙学教材和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照顾到儿童身心特点,但在许多私塾,教育内容以读书、写字、对课(旧时私塾中的一种功课,即对对子)为主,基本难脱离四书五经、考据八股之列,知识的教授方式是直接教育,让学生死记硬背。记诵、默写作为主要的考核方式,体罚严重。此时,蒙学教育中儿童个人的需求与科举中式的功利化需要间的冲突已经初步显现,蒙学教育的问题不应被看做是幼儿教育本身的问题,而是整个教育系统为科举服务而下移到幼儿教育阶段所导致的畸形状态。换个角度看,现在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问题其实也是因幼儿园教育受整个教育现状过度控制而产生,高考取代科举,成了所有下层教育阶段存在问题的共同问题之一。同时,传统教育中的知识内容、教材编写趋于完善,颇具特色,有许多值得现在的幼儿教育教材编写者借鉴参考之处,无条件地批判和反对未免过于偏激。

 

 

研讨交流

最新研讨交流

置顶研讨交流

精华研讨交流

热门研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