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作业要求截止日期 : 2016-12-31

作业要求 :

题目: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已经将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到自己的实际课堂环节中,请根据以往经验,联系本次培训的课程内容,分享在培训课程中您认为值得大家学习和推广的知识点及应用,并简要叙述这样的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相比有哪些优势?您又是如何应用的?

作业要求:
1.认真阅读作业内容,分享有价值的信息技术知识点或应用技巧,优秀作品将在项目主页获得展示机会
2.字数不少于500字,要求格式清晰,页面整洁
3.作品必须为原创,且与本次培训课程内容相关,发现抄袭一律视为0分,且直接取消项目最终评优机会
4.请务必于截止日期前提交作业,过期将无法补交

 

发布者 :培训管理专员

作业要求

提交者:学员梁建芬    所属单位:乌苏市春晓双语幼儿园    提交时间: 2016-12-29    浏览数( 0 ) 【推荐】

 

浅谈当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本人将结合自身体会就当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作简单的分析。 
     一、当前课改的趋势下,各学科的教学不仅仅追求教知识,教技能,更重要的是训练师生思维,训练教师的课堂驾御能力。

     只有课本知识的教学,没有师生思维训练的课是肤浅的。如注意力,记忆力,归纳、演绎等能力在任何学科都能体现,在信息技术学科也是如此。很多计算机教师认为自己是在教计算机操作知识,或软件使用方法,这充其量不过是计算机及其它常用软件使用培训,同时学生也得不到很好的掌握。在学习新技术、新内容时,新知识点与旧知识点比较时都很容易进行师生思维的训练。哪些知识点需要再次训练,如何进行,以及训练目标,如何取舍师生思维训练的内容都是教学设计中重点要考虑的问题,而当前大多数教师这方面能力相对教弱。

二、树立教学设计的观念

    课堂教学如同一场艺术演出,许多方面是经过设想的,教学内容,目标,教学方式,语言(包括语速、语调、语气)、提问和回答及对不同回答的再问、点评等都应事先尽量思考到的。有些教师在上课时无准备的话很多,甚至离题太远,就是没有这种观念所至。特别要注意或经常出现的是概念教学上表达不准确(如“文件”和“文件夹”),不能用多种角度表达或体现这个概念,却想不出或很不恰当,就临时想找一个例子搪塞,简直是在骗学生,这种情况屡见不鲜。以提问为例,提问前要提供给学生在思维上的准备时间,很多计算机人员自己认为很简单的问题在别人眼里也是很简单,因此,提问速度很快;此时,我的做法是:放慢语速,变化语调,有一两句转折性的短语,让学生在前段学习的思维中跳转到当前问题。必要时要重要提问,但又不是简单重复说一次,而应换一种表达,带有一些简单提示或相关内容的话,帮助学生思考。
 
三、要注重并做好课堂组织的各环节,以课堂教学有效、有序为目标。

    1、开始组织上课是非常必要的,很多教师不重视这一环节,随随便便地开始讲课,而不管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否已进入安心、准备接受状态。师生问好本是用于组织全班同学进入上课的一个手段,但教师们往往很不情愿或没有认识其作用,流于形式。做好这一点的要点是眼神(环视、扫视)、表情(微笑、严肃)、语气(坚定、激昂)、语音(响亮、稳重),我以全体学生进入学习准备状态,纪律良好为判断依据。 
    2、课堂中间要密切注意并调控学生的注意力,尽量延长第一段学习的时间,接着必需有学习方式的变换。如果学生的注意力已开始散涣,要么想办法让他坚持,要么变换学生的活动方式,无论如何不能漠视之而以内容没讲好为由继续活动(一般情况下是教师讲学生听,也有的是问答,或自习或做练习),因为那种情况下的效率是随时间的推移极剧下降!。
    对学生不听指令的讨论、打游戏,发出声音扰乱正常教学,暗中破坏或吃零食等行为时我及时与机房管理员、班主任、采用“真实的谎言”(声明:一旦违纪的即登记在班级记录中)或用上机制度约束学生的行为。 
     3、课堂结束时,要有小结或讨论,指出共同的问题,或回顾本节要点等,不能在练习中简单结束,而无点评。 
    4、当在多媒体教室上或者在计算机机房上,我见过有教师拉上窗帘上课,以免外面太强的光线影响学生看屏幕。其实不能让教室内光线太暗,计算机的显示器有一定的辐射,这样会造成学生视力的下降。因此,教室里需要一定的亮度,一般可让没有阳光直射一铡的窗帘拉开。

四、搞好师生关系。

    我想这招各科任老师一直在研究着。教师要树立教师的尊严,但不是威严;在人格上师生要平等,但不是朋友式的随便。当我遇到学生不听劝阻,影响他人学习,甚至自己在上聊天网站或在线游戏网站,我一直站在他旁边,用严利的眼神看他,直到他关闭聊天或游戏网站为止(我还感觉这招挺有用的),一般来说,学生会敬而听之。
   我也听过有老师讲下面一些语言:“你到底听不听!?不听睡觉也可以,不要影响别人!”“你给我做第XX题或XX题你们给我做了”,“谁叫你打游戏的?!,关掉!!“你想死啊——,又打游戏。” 
    我也遇到这种情况,学生一直想玩游戏,甚至是聊天;我比较喜欢使用任务型教学的方法,不允许学生完成本节学习内容前玩游戏,如果发现学生在玩游戏,我通常的处理方法是:XXX,你完成XX内容了吗?怎么不经老师的同意就玩游戏了?; 

五、对学生应多鼓励,多表扬,要掌握批评的艺术,注意批评的方式。

    能表扬的地方尽可能表扬,鼓励;学生回答半对半错,可表扬答对部分。多用引导使学生从不懂到不完全懂到全懂。少批评或不批评学生的各种学习行为结果。有些情况下,可用“我建议”、“我认为”等语气告诉学生应怎么做,而不是直接批评。批评一般用在对待不良学习态度,但尽量能委婉表达,避免用训斥、嘲笑、挖苦,看不起的语气。 
    没有经验的教师对学生过于“公平、客观”。如提出一问题,或要求做一件事,做好了表扬,做坏了批评,做得不够,表扬对的,批评或否定错的,而且语气、态度往往不正确。例如:问一个问题,正确答案有三个要点,学生只讲出一点,后面没有再讲,教师往往会说:“嗯,关于XXX讲得很正确,后面就不会讲了吗?”“哦,就这样完了?”那种语气,言下之意是你怎么搞的,只讲出一点点,后两点那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讲?真没用。大部分教师在这种情况下的语气、语调都显得不成熟。这种带有官僚、家长式的语言往往被传统教育环境下的学生所接受,且学生已习惯于教师的这种高高在上。
    这里有两层错,第一层,在本文的第四点师生关系中已提到,教学要有民主的气氛。教师要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人格的位置来说话,才不会在语言表达,语气,语调上流露出训斥、嘲笑等不良表现。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达、引导呢?只有引导才是教学的强有力的方法。第二层,学生是学习者,对所教的知识往往处于毫无知晓,也无经验。只要学习态度好,答对了,要给予表扬,答错了,漏了,不应批评,这正反映出他的某一缺陷,需要教师的帮助,指正,引导。若时间允许,好的教师会分析错的原因,找出防止同类错误再发生的方法。教给学生相应的一些学习方法,或加强分析能力,或加强记忆能力等等。若是其它学生也有共同问题,即便原来设计时没有料到,也到设法改变原定的教学程序,给全班同学分析这种错误。这里不能象是比赛和考试一样十分的“公平,客观”。因为教学不是测试和比赛。

六、要牢记:在教学的任何环节,要有教师的指导。尽可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

      当前表现是在学生练习、教师示范、教师操作计算机过程中无指导或指导不够或指导个别学生忘了对全体学生的指导。例如:
    1、教师为了打开或得到一个对话框面,操作动作多又快,有些时候都是认为这是一个过程,学生无需知道,而有些时候,这是要向学生解释的,有些时候要向学生作详细说明的;
    2、在多媒体教室上课,让一个学生上来完成一个任务,学生上来操作,而教师在旁一言不发; 
   3、全体学生在练习完成一项任务时,教师沉入个别学生的答疑,没有收集大家共同的问题,也没有给全班同学做指导、评点; 
   4、在做一项尝试的操作时,或类似于演示实验的操作前,事先没有告诉学生要看什么,想什么。也就是没有了必要的指导,在做的过程中,没有利用之提出问题,又解决问题,而是只管自己操作,或顶多是一边做一边说点哪里填入什么之类的说明性语言。这时要理解教师的任务是不断地使学生对没有疑问的地方产生疑问,又不断地各种方法解决,并教会学生相关的知识、技能、思维方法。

    七、教师的语言要锤炼,语调要有变化,教学要有交流,课结束前要有总结,腾出让学生答疑的时间,一般应有站在较高层次说出知识逻辑结构或道理的本质,不能停留在应怎么操作层次上。

      1、不注意锻炼的语言是粗糙的,随意性大,表达不准确,简单重复的话很多。所谓粗糙的语言是指语言表达效率很低,词不达意,含糊。不能讲出关键所在。即便后来讲到了,又不明确的话,对于学生,会产生许多不应有疑问或错误的认知、想法,导致以后再出错。教师讲方言或方言原样翻译成普通话,也是语言粗糙的表现之一,这也不是教学语言。 
      2、语调不变的情况非常普遍,新教师特别突出。不变的语调是令人厌烦的。我们认为,教师的语言要有抑扬顿挫。所谓抑扬顿挫,并不是说要一下子高,一下子低。而是象演讲一样,有激情,配合眼神,动作,语调有轻响,快慢,长短,强弱,有重复。如在新概念出现时,要慢、重,一般要重复。提问时要慢、重复,有时用稍轻音,有时用重音。重复是有意的重复,而不是无意识的在一句话末了重复一下。设问、反问、自问、疑问等语调各不相同。
      3、讲课时不注意师生交流也是一相当突出的问题。往往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听而无音,视而不觉的感受。其实时间上还不到20分钟的心理疲劳期。 
      4、学习即顿悟,不是每个学生在学习后都能做到。教师有义务和职责恰恰是帮助学生,使尽量多的学生在学完一节课时由于熟悉到理解,产生顿悟。这就需要教师在结束课时,做总结。总结要有一定的高度,将知识之间关系理清,揭示有关事物本质,将学生的新知识归入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这也是教学原则)。但有的教师往往将总结理解为复述一下课的内容,或提出本节授课要点,而没有提高,没有整理,没有揭示本质。
    从心理学角度上看,顿悟是常常需要的,只不过层次有大有小。不一定在一节课后。而总结性语言,揭示本质性语言,站在提高角度描述性语言是在学习一段相关内容后需要的,不一定每节都有,也不一定在课的结束前,但几率上比学习的顿悟要少。对于学习能力弱的学生,要在课外辅导中帮助之。

八、要注意教学内容的选取。

    信息技术学科提倡课程整合,本人认为,至少应做到一节课不能只是就知识教知识,就软件讲操作。而是选取一定的现实的内容作为教学内容。这个内容的选取,一般要达到:能引起兴趣,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能结合其它学科的内容(不一定是教学内容),或是劳动、环保、生活等有关的内容,要注意体现一般性与特殊性,不能让学生解决了任务,将特殊性的东西认为是一般性的东西。

九、教师本人要树立,也要向学生传输“科技以人为本”的思想。科技报务于人,不完善的要修改,会修改,目前没完善的,有待各位努力。

    学计算机的知识,会深刻感受到知识是学不完的,人对计算机的软硬件要求是无穷尽的,要学会自学,学会提出新要求。同样,学生对一些做法的猜测,尽管可能现实中不是这样,一般都存在合理性。用这种思路指导教学,处理教学中细节问题,不会将学生引入到已经预设好的圈套,将是非定在现有的软件的表达方式上。这样才不会落入为教而教。同样,若确实是不合理的想法,也一定能以找到用“科技以人为本”的思想来解释的理由或逻辑,证明这样做是不明智的,不合理的,而不是用现实这个软件是这样的理由“强加”于人。

十、要处理好目标与手段的关系。

    大部分教师知道教学有目标,为达到目标,要用各种手段,如打比喻,举例子,设台阶降低要求等。但在把握不好的时候,往往忘记了手段是方法,不是目标,在详略,时间长短,先后顺序、难度等方面发生战术性错误。 
    情况一:想举个例子说明某事,而这个例子举得难了点,或学生不是很熟悉,结果圈子打的很大,学生好不容易理解了,还没进入教学目标,然后匆匆提出有关本节教学目标的内容,学生又是有一定困难。可能是相关程度不大,可能是比喻不确切,也可能是台阶还太高。一方面是教学设计上有所欠缺,另一方面,则是在临时处理时,没掌握好目标与手段的关系。 
    情况二:学生没有答出预料中的话,教师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注意点引到期望回答的内容。一种情况,教师的努力仍得不到预想的结果,教师应随机应变,当断则断,“不能一味哄下去”,不能再拖延时间,因为这是手段,不是目标。而有的教师则是再举例子,这样做往往是危险的,特别是对没有足够经验的教师。第二种情况,学生总算说出教师期望的话,但教师往往不想一想得到这句话的背后是真是假,而恰恰此时,往往是因哄出来,学生不是真正地理解。结果教师高兴地拿出正题,以为学生能懂,一讲,才发现学生不懂,刚才是假懂。 
    情况三:教师为防止学生有误解,或不正确的认识,没经验的教师可能先讲容易犯的错误及错误的做法,而且一再强调,之后再讲正确的情况。殊不知学习是有先入为主的特点,对于尚未接触该知识点的学生,虽然你也明确提出这种做法是错的,但事过境迁,学生可能记不得你说过这是错的,却记往了你一再强调的错误方法。 
     
    总之,要使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做到同各学科在同一起跑线上还将要有一个过程,作为新兴的学科,它对教师、学生来说都将是一个难题,它不仅涉及到计算机的软、硬件知识,更多的还将渗透到其它学科中,我们期待者有更多投入信息技术教学研究的人们。

老师评语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做到同各学科在同一起跑线上还将要有一个过程

附件

作业

最新作业

推荐作业

热门作业

热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