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作业要求截止日期 : 2016-12-25

作业要求 :

题目: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已经将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到自己的实际课堂环节中,请根据以往经验,联系本次培训的课程内容,分享在培训课程中您认为值得大家学习和推广的知识点及应用,并简要叙述这样的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相比有哪些优势?您又是如何应用的?

作业要求:
1.认真阅读作业内容,分享有价值的信息技术知识点或应用技巧,优秀作品将在项目主页获得展示机会
2.字数不少于500字,要求格式清晰,页面整洁
3.作品必须为原创,且与本次培训课程内容相关,发现抄袭一律视为0分,且直接取消项目最终评优机会
4.请务必于截止日期前提交作业,过期将无法补交

 

发布者 :培训管理专员

作业要求

提交者:学员崔启梅    所属单位:沙湾县第一小学    提交时间: 2016-11-15    浏览数( 2 )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低段中的应用

一、信息技术使课堂变充满乐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巨大力量。低年级儿童是以无意注意无意识记为主,他们的学习活动常受直接兴趣所支配,因此更要重视兴趣的激发。信息技术媒体形声结合声画并茂,能引起和维持学生的无意注意,使学生从听觉、视觉上去领略语言文字所描绘的美景,从而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系统的生动图象、优美音乐和有趣的动画为学生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主动探索,获取知识。

例如在教学语文《秋游》一课时,先播放课件秋天的天空和田野的美景动画,接着播放同学们在草地上开心玩耍,一切是那么静谧美好。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进而产生一种学习的欲望。

二、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让识字教学更富趣味性。

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小学生的天性是好玩、好动、好奇,他们的认知活动都是以兴趣和好奇为前提,知识的积累和智的发展也都是在无意识完成,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处在直观形象思维阶段,所以创造学习语文的愉快情境尤为重要。

小学低年级阶段有较重的识字任务,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许多课时都是围绕识字展开。在以前的传统教学中,生字教学一直是老师凭着一张嘴,一支粉笔或几张片,单调地、机械地、抽象地教学生“读字、认字、记字”。学生学起来没有兴趣,教师教起来枯燥乏味。而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其悦耳的声音、色彩鲜明的图片、生动优美的画面等形式,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有着其他媒体所远远不及的优势。因而,教师要善于正确地利用这一优势,让小学低年级语文的识字教学更富趣味性,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象形字“日”: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呀(课件演示:太阳图)

生:太阳

师:喜欢吗?

生:喜欢

师:太阳与我们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很久以前,古时候的人也非常喜欢太阳,那么古人是怎么记录太阳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电脑动画演示),古人就是用这个符号来记录的,随着时间的不断变化,为了便于书写,就把这弯曲的笔画写成这样的字了(电脑动画演示“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字,这一课还有几个生字也是从图形变化来的,你们想不想看一看?打开课本,看看这些生字是怎样变化来的?

就这样,多媒体使枯燥的生字教学生动化、趣味化了。它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而且对生字的音、形、义也真正达到了心领神会。

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信息技术在指导朗读时的运用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的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其中朗读训练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将视频、图片、动画、声音等聚为一体的多媒体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图文并茂的感情朗读,使学生形成多种感官刺激,传递情感,容易进入文章的意境,让朗读成为一种美的享受。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秋天的图画》中,要求学生感悟秋天的美好,体会大自然的情趣。为达到这个目标,在教学中,我先播放秋天美景的视频,在优美的图画和动听旋律中,学生的兴趣马上就被激发了起来。紧接着把事先准备的范读插入,声情并茂的朗读使学生一个个沉醉其中。看着视频上的字幕,有些学生开始小声跟读。此时,我干脆让学生自己练读,慢慢地在此情景中多数学生已能读出“味”了,几遍后,我关掉范读,问“谁想读一读?”学生们都高高地举起了小手,跃跃欲试。

利用课件,创设生动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享受读书的乐趣,为逐步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打下基础。

四、信息技术使教学难点容易突破

在我们平常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许多教学内容涉及到的事物和现象,学生无法直接看到,也没有条件一一去实地了解。但运用了电教手段,呈现了大量感性材料,则使学生有身临其境

汉字作为一种表义体系的文字,对初学汉字的低年级学生来说,难以将字形与表象统一,对他们讲解字义更是件难事,作为教学的重难点,如何突破呢 多媒体技术能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特别是其生动逼真的动感画面可以帮助学生化难为易,使学生感官接受刺激,发展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空间概念,加深对字形的记忆,对字义的理解,从而达到对汉字的识记。

教学中,我采用媒体技术,从实物图到象形字,再到现代简化字,采用富有动感的画面,使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使简单的笔画结构和其生动鲜明的表象统一起来,激起学生去探索这无穷奥秘和乐趣的文字世界,增加了记忆的速度,同时使得教学重难点容易突破例如在教学第三册的识字七中亭、停、闻、鸟、鸣等简单直观的象形字时,将相关的图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让学生观察图片与汉字,感知字与实物的联系,逐步出示该汉字发展演变的几个重要过程 ,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加强了对字形的记忆,初步了解了字形的演变历史因此,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突出了识字教学的重点,而且也突破了识字教学的难点。

从以上可见,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多媒体进行教学,有助于化解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难点,深化学生情感活动,能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教师教得活泼轻松,使每个学生的多种感官都能发挥作用,达到激情引趣,以情促思,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目的。同时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优化教学结构,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但使用要恰当,不能为用而用,过多滥用或依赖信息技术这种现代化手段。如何正确把握使用的尺度,发挥其最大的有效性,今后继续探讨。

老师评语

认识到位,体会深刻!

作业

最新作业

推荐作业

热门作业

热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