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作业要求截止日期 : 2016-12-25

作业要求 :

题目: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已经将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到自己的实际课堂环节中,请根据以往经验,联系本次培训的课程内容,分享在培训课程中您认为值得大家学习和推广的知识点及应用,并简要叙述这样的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相比有哪些优势?您又是如何应用的?

作业要求:
1.认真阅读作业内容,分享有价值的信息技术知识点或应用技巧,优秀作品将在项目主页获得展示机会
2.字数不少于500字,要求格式清晰,页面整洁
3.作品必须为原创,且与本次培训课程内容相关,发现抄袭一律视为0分,且直接取消项目最终评优机会
4.请务必于截止日期前提交作业,过期将无法补交

 

作者 :培训管理专员

作业要求

2016-11-15提交者:学员周立碧浏览(0 )

        我个人认为曾仕强教授所开设的”中华文化的特质“的系列知识比较好,他给我们讲述了中华民族文化起源来自于《易经》,《易经》作为中华文化的总源头,我们现在人又能从《易经》中得到什么启示。

        《易经》是一本揭示变化的书(一本通过揭示变化规律,指导世人趋吉避凶的书),由太极阴阳图和八卦及六十四卦构成《易经》典籍之内容。是中华文化之源、哲学之根。不仅道家的“道法自然”和儒家的“中庸之道”都根源于此,而且早在6000年前《易经》的规律就已经包涵了黑格尔辩证法思想中的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华夏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因此,我对《易经》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但因其生涩难懂,我对《易经》虽有兴趣,但无从认知,令人很遗憾。参加这次网上国培,在学习的过程中听到了曾仕强教授讲解《易经》,欣喜万分,这真是我想要了解的。因此,想要将它推荐给大家,同时也是因为我对古典文化的喜爱,如果有跟我一样喜欢古典文学的同僚们,可以去听一听。

《易经》以宇宙间万事万物为观察和研究的对象,用“阴”和“阳”两个基本要素,描述了一个阴阳变化的系统。“无极生有极,有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即阴阳),两仪生四象(即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四象演八卦,八八六十四卦”。 两仪是对太极的细分;八卦是对阴阳的细分;六十四卦是对八卦的细分。每卦及卦爻的含义有单独的章节进行释义。并且以《易经》规律为源头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国自古以来一直在用而未被今人全面了解的中国文化之核心,包含了:对立统一、阴阳互根、阳逆阴顺、此消彼长、物极必反等规律,和这些规律数千年沉淀和积累形成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居安思危、乐天知足等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特征,以及中华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和谐意识。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原来我们的老祖宗真的很睿智,在很早之前就知道我们地球只有一个,所以应该要好好保护她,而我们却在书本中学过后才知道地球只有一个,在经历过环境污染,人们身体素质不断下降之后才知道,我们应该保护地球。在我们现今依然重视和谐,我们都认为“和谐”是近期才提出的一个词语,谁知我们的先辈在很久以前就已经提出了,我们更应认真学习并传承古典文化。

老师评语

作业

最新作业

推荐作业

热门作业

热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