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作业要求截止日期 : 2016-12-25

作业要求 :

题目: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已经将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到自己的实际课堂环节中,请根据以往经验,联系本次培训的课程内容,分享在培训课程中您认为值得大家学习和推广的知识点及应用,并简要叙述这样的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相比有哪些优势?您又是如何应用的?

作业要求:
1.认真阅读作业内容,分享有价值的信息技术知识点或应用技巧,优秀作品将在项目主页获得展示机会
2.字数不少于500字,要求格式清晰,页面整洁
3.作品必须为原创,且与本次培训课程内容相关,发现抄袭一律视为0分,且直接取消项目最终评优机会
4.请务必于截止日期前提交作业,过期将无法补交

 

发布者 :培训管理专员

作业要求

提交者:学员库鲁森爱·努尔别克    所属单位:塔城市第六中学    提交时间: 2016-11-15    浏览数( 0 )

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分析

 

一、导入环节激发兴趣,奠定基础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把握好开头是课堂教学的基础环节,更是影响课堂教学整个流程的重要板块。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性思维阶段,如果一味地给学生讲解枯燥僵硬的知识,学生不但不能真正理解与积累信息技术知识,反而会因负担的加重产生对这一学科的厌学情绪。因此在教学的导入环节中,教师应该加强对教学内容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真实可感的情境下,为学生营造出宽松民主的氛围,激活学生的认知能力。例如在教学汉字输入这一内容时,教师并没有直接进行输入方法的教学,而是先对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行了调节与激发:“汉字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文字,她具有丰富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象征。因此,我们不仅要在语文课堂上学好汉字,理解汉字,而且,我们信息课程也要学好汉字的输入。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吧!

 

二、教学推进串联思路,设置空白

 

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体悟的过程,如果教师直接将所有的答案直接告知学生,学生即便掌握了知识,也都是成为装载知识的容器。这就违背了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重过程,轻结果”的理念。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帮助学生设置空白?,让学生自己去推测与估计可能出现的结果。即便有时学生受到认知能力的限制,结果并不一定准确,但在反思与修正中,则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认知兴趣,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例如在教学“文字处理软件word”时,教师则在教学一种知识技能之后,引导学生实践操作巩固教学效果,而后教师并不急于传授新的知识,而是让学生在自主摸索和探究中深入进去,尝试还可以形成怎样的认知能力。而在教学基础上,教师再进行必要的引导点拨、总结提升,让学生自己将教学内容整理清楚,从而给予学生完整的知识探究过程。

 

三、巩固成果知行并重,双线并举

 

信息技术是一门讲究实践操作的学科,但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仅仅关注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学科教学的知识,而对于学生是否能够在实践操作中灵活加以运用等手段,并没有过多地关注。这样的教学结果导致,学生常常懂得不少,嘴上一套,但实践层面却难以操作。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要将学生的知识学习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不断提升。例如在教学“块操作”这一内容时,教师了在讲授了相关操作要领和技巧之后,及时让学生进行实践练习,在实践中巩固教师的教学成果,学生通过“复制、移动、删除”等多种方式的演练,不仅活化了学生掌握的内容知识,更让学生对内容与知识形成了较好的理解,强化了对内容的深刻感知、记忆,让学生培养了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教学能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激活动力目标驱动,享受愉悦

 

传统教学中,教师常常教学目标隐含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依循着教师的创作思路,达成教学目标。整个过程中,学生并没有清晰的努力方向。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学之前就将自己的教学目标公布于众,让学生知晓本节的指向,并能洞察每一步学习的价值所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活学生自身学习的欲望,提升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例如在教学“编辑技巧”这一内容时,教师在刚刚上课就告知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要按时按质完成三份作业,其中一项就是要完成100字以上文字的输入,并运用今天学习的编辑技巧对文本内容进行编排。正是在教学之初的安排,教师对教学目标与任务的直接出示,学生的学习就明显有了动力与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个个跃跃欲试。在实践操作中,学生进行录入,并将在课堂中学习的技术运用在对文本的修饰编辑中,每个学生均圆满地完成了学习任务,享受到成功的愉悦感觉。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彼此学习,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认知空间,大大提升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性表现。这种方法,不仅仅对于学生提升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有着较大的作用,更能主动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有效地激活了学生内在的意识,在学生内在心灵中有效地拓展了认知效果,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总结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实践课程,教师要在教学中想方设法提升学生的认知表达兴趣,为学生信息技术综合素养的提升做好服务工作。

 

作者:温春龙 单位:泉州市第三实验小学

老师评语

附件

  • 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性分析.docx下载

作业

最新作业

推荐作业

热门作业

热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