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作业要求截止日期 : 2016-12-25

作业要求 :

题目: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已经将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到自己的实际课堂环节中,请根据以往经验,联系本次培训的课程内容,分享在培训课程中您认为值得大家学习和推广的知识点及应用,并简要叙述这样的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相比有哪些优势?您又是如何应用的?

作业要求:
1.认真阅读作业内容,分享有价值的信息技术知识点或应用技巧,优秀作品将在项目主页获得展示机会
2.字数不少于500字,要求格式清晰,页面整洁
3.作品必须为原创,且与本次培训课程内容相关,发现抄袭一律视为0分,且直接取消项目最终评优机会
4.请务必于截止日期前提交作业,过期将无法补交

 

发布者 :培训管理专员

作业要求

提交者:学员陈桂珍    所属单位:额敏县额玛勒郭楞蒙古民族乡寄宿制学校    提交时间: 2016-11-15    浏览数( 0 )

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收获

学习的前提是兴趣,心理学表明:直接的兴趣产生于被感知事物自身的趣味性和新异性。成片的文字符号,空洞的说教,抽象的讲析,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教育效果不佳。采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多方位刺激,从而创设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从一定程度上消除听课造成的废劳和紧张。 例如教学鲁迅的社戏》,就体裁而言,它属于小说。就内容而言,本单元内容定位在“文化生活”上,这体现了语文同社会文化生活的密切联系。课文《社戏》以“社戏”这一江南水乡文化活动为线索,通过“我”和少年伙伴们夏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等情节的描写,展示了“我”的一段天真烂漫、意趣盎然的童年生活经历。本文的景物描写、细致逼真,充满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如果仅从字面上分析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即使讲述的再透彻,也难体味到更多美感。教学这首诗时,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分析课文时,先用让学生凝神听一段有伴奏的课文片段朗读,接着播放主要事件的图片①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②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③看社戏前的波折; ④夜航去看社戏途中;⑤去赵庄看社戏;⑥看社戏后归航偷豆;⑦六一公公送豆。使学生身处早春的氛围之中,从直观、形象的教学形式中感到乡间生活的美好,当时农民的淳朴。再让学生随伴音朗读课文片段。耳到、眼到、口到、心到,学生兴趣浓厚,加深了对课文的感知。学生说话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这时进行朗读和说话等语文能力的训练,训练能充分到位,收到极好的教学效果,四十分钟的效率极高。而且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中,学生主动参与,兴趣盎然。

老师评语

作业

最新作业

推荐作业

热门作业

热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