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作业要求截止日期 : 2017-01-15

作业要求 :

题目: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已经将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到自己的实际课堂环节中,请根据以往经验,联系本次培训的课程内容,分享在培训课程中您认为值得大家学习和推广的知识点及应用,并简要叙述这样的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相比有哪些优势?您又是如何应用的?

作业要求:
1.认真阅读作业内容,分享有价值的信息技术知识点或应用技巧,优秀作品将在项目主页获得展示机会
2.字数不少于500字,要求格式清晰,页面整洁
3.作品必须为原创,且与本次培训课程内容相关,发现抄袭一律视为0分,且直接取消项目最终评优机会
4.请务必于截止日期前提交作业,过期将无法补交

 

发布者 :培训管理专员

作业要求

提交者:学员李晓华    所属单位:沙湾县第四中学    提交时间: 2016-12-29    浏览数( 2 )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蓬勃发展,不断加快教育改革步伐,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以提高未来建设者的科学文化素质、能力和科技意识,是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如何在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不断探索的课题。本人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将获得的一些心得体会写出来与大家交流。
一、精心安排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诱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是集中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精心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1.演示式
演示式的导入也就是通过课件的演示进行导入课堂内容,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比如,本人在教学Word贺卡制作这一课时,先通过电脑演示几幅精美的电脑贺卡,当学生边欣赏边赞叹时,我趁机插入:“同学们,你们看这些贺卡美不美啊?它们都是通过Word制作出来的,其实很容易,你们只要通过今天的学习,也能设计出一幅幅美丽的贺卡。”学生的学习激情与兴趣一下子就提高了。
2.问题式
带着问题去学习,能使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有的放矢。比如在学习《认识计算机》这节时,在导入中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①计算机有哪些本领?②计算机的特点有哪些?③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④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计算机?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老师的指引下,通过书本介绍的内容,逐个解决问题,从而很好地掌握本课内容。问题式的导入,能够使学生目标明确,抓住重点,激发兴趣,效果也比较好。
3.对比式
将以前学过的知识同即将要学习的知识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突出新授内容的优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进行《图表生成与图表修饰》教学时,我将文字、表格、图表三种形式的信息放在一起让学生进行比较,先展示文字形式的信息,指出缺点后转换到表格形式的信息,最后再展示出图表形式的信息,让学生通过三种形式的对比,强烈感受到图表形式的优点。从而引出学习图表的目的与好处,明确学习目的。所以说,好的导入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

老师评语

结合实际,实用!

作业

最新作业

推荐作业

热门作业

热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