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作业要求截止日期 : 2016-12-25

作业要求 :

题目: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已经将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到自己的实际课堂环节中,请根据以往经验,联系本次培训的课程内容,分享在培训课程中您认为值得大家学习和推广的知识点及应用,并简要叙述这样的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相比有哪些优势?您又是如何应用的?

作业要求:
1.认真阅读作业内容,分享有价值的信息技术知识点或应用技巧,优秀作品将在项目主页获得展示机会
2.字数不少于500字,要求格式清晰,页面整洁
3.作品必须为原创,且与本次培训课程内容相关,发现抄袭一律视为0分,且直接取消项目最终评优机会
4.请务必于截止日期前提交作业,过期将无法补交

 

发布者 :培训管理专员

作业要求

提交者:学员刘俊红    所属单位:乌苏市第四中学    提交时间: 2016-11-15    浏览数( 0 ) 【推荐】

                         关于讲学稿备课和课堂过程

讲学稿备课的具体操作过程:

   (一)课前(教师备课 学生预习):

   1)老师经历:“题海”→集体编写讲学稿→个人课前备课→检查批改上交的讲学稿→个人课前最后一次调整教学方案

   教师备课。每个老师都要经历这样的4次“备课”过程:

    A、寒暑假备课:备课组内按单元或章节分工备课,备课前熟读课标,清楚所备单元或章节的教学内容、重难点,开学初将讲学稿的初稿整理出来备用。

    B、 集体备课前的主备备课:主备教师在教研活动前将初备的讲学稿提前做完,将做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二次修正,然后在集体备课的前两天将稿子印发给备课组全体组员,每一位组员做完后并标注个人意见。

    C、 备课组集体备课:在教研组进行教研活动时,由备课组长组织组员集体审稿,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主备教师按集体审稿的意见将“讲学稿”进行再次修订,待每位教师无异议后定稿印发给学生。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最终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

    D、 课前个人二次备课:上课前一天将“讲学稿”发至学生,任课教师对“讲学稿”再行阅读理解和补充,在上课前教师必须抽批部分“讲学稿”了解学情,再次进行备课,及时修订上课方案。即课前备课;

    2)学生经历:读课本→结合讲学稿尝试课本习题→完成讲学稿上学前准备,并尝试新知识→上交讲学稿→课前短时间的同学交流学生拿到讲学稿后根据其内容认真进行课本的预习。所有的同学必须要解决讲学稿中基础题部分,然后可以做提高题,碰到生疏的难解决的问题要做好标记,第二天与同学交流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学生在讲学稿引导下的学习,是一种自我探究、自我发现的学习。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或多或少会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想→分析研究→获得结论的科学认识过程,这一方面将以前流于形式、教师不好把控的课前预习真正落到了实处,学生的预习有了科学的依据和明确的方向,另一方面使得学生能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升自学能力,逐步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和研究探索的能力。

   (二)课堂:改革教学模式,师生合作实施“讲学稿”

教师在课堂中处于主导地位。用“讲学稿”的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努力做到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重点、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中心思想等放手让学生概括;规律放手让学生寻找;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教学中拓展学生的思维,大胆有课内走向课外,走向生活。

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好比导演,要为学生创造表演的舞台,让课堂充满魅力。教师必须减少课堂语言密度,少讲、少问、少板书,增加知识与思维密度,精讲教学重点;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灵活使用教学手段,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亢奋状态。

对于学生而言,课堂学习时要适当作些方法、规律等的笔记以便今后复习。学完一课后,在讲学稿的空白处要写上学后记

老师评语

作业

最新作业

推荐作业

热门作业

热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