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作业要求截止日期 : 2016-12-25

作业要求 :

题目: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已经将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到自己的实际课堂环节中,请根据以往经验,联系本次培训的课程内容,分享在培训课程中您认为值得大家学习和推广的知识点及应用,并简要叙述这样的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相比有哪些优势?您又是如何应用的?

作业要求:
1.认真阅读作业内容,分享有价值的信息技术知识点或应用技巧,优秀作品将在项目主页获得展示机会
2.字数不少于500字,要求格式清晰,页面整洁
3.作品必须为原创,且与本次培训课程内容相关,发现抄袭一律视为0分,且直接取消项目最终评优机会
4.请务必于截止日期前提交作业,过期将无法补交

 

发布者 :培训管理专员

作业要求

提交者:学员蔡春艳    所属单位:乌苏市八十四户乡中学    提交时间: 2016-11-15    浏览数( 8 )

概念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为了提高“二次认识分数”的教学效果,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是内容把握要适度。传统的概念教学,教师为了避免内容少,很枯燥,不好讲的状况,而把更多的精力花在了丰富学习资源之上,以至于出现“课堂容量大,学生难消化”、“内容挖掘深,学生难寻根”的现象。所以,就分数的再度认识来说,我们应把握好内容设计的度。从国际上来看,分数内容的编排有这样的趋势:简化分数的教学内容;提早出现分数,并分散在各年级进行教学。这与分数的难教难学和使用范围的逐步缩小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教学设计时,要抓住核心内容,进行深刻理解与把握,切忌因盲目补充而增加学生的学习难度。

其次是学习方式要灵活。由于分数的再认识属于概念教学的范畴,又因概念教学很难开展一些开放性、挑战性、实践性的数学活动,所以常常出现“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课堂环节多,思维空间小”的概念教学“通病”。鉴于此,我们应尽量采取形式多样的练习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巩固他们的理解,加深他们的认识。通常采用的活动有:讲故事、做游戏、搞比赛等等,要根据实际需要巧妙选用,灵活处理。

再次是表达方式要多样。概念教学,很容易导致教师把过多的时间与精力放在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与表达之上。同时,在表达的过程中,常常局限于对概念的记忆与描述。这样的方式,一方面仅仅让一部分语言智能占优势的同学得以展示,其他同学则没有机会,另一方面学生们的理解与表达方式受到了局限。因此,教学中我们不妨采取多种形式,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的理解用适合他自己的方式呈现出来,“写一写”,“画一画”,“做一做”,“讲一讲”,“摆一摆”等等都是很好的表达方式。

 总之,教学中我们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追根溯源”,抓根固本,丰富内涵。同时,更要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上进行“适度超越”,超越教材,超越传统,超越自我。

  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根本


学生是教师施教的对象,学生的许多意识和能力的形成,相当大的部分来自学校里的学习活动,而这些学习活动是教师组织和指导的。传统的教学活动,只是把学生作为一种接受知识的容器,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注入式,填压式的,使学生形成的知识和能力也只是一种眼光内向,面向书本,面向已知的狭隘的纵向的能力。在当今知识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教学的着力点必须由单向的文化传承转移到激发创新上来。而实现这一转移的根本在教师,因为教师是直接使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因素。


二、课堂教学的创新设计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教师的教学活动富有探索性、动态性、个体性、情感性。


1.钻研教村,挖掘教材的实质。教是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能力培养的原材料,教材本身虽是死的东西,但是,教学方法并不是死的东西,关键在于教师要善于去寻找创新能力培养的切人点。


2.在教学中充分了解学生。教师只有知己知彼,了解学生的识认智能,人格等方面的发展水平,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满足其学生个体的实际需要,不断地激发和培养他们的新的需要,因为这种需要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3.巧妙设计教法。作为一名普通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的特点,教法以突出创新为价值取向,把培养学生学习热情,探究欲望和创新精神放在首位,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为课堂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前提。


三、课堂教学活动的创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1.参与操作,玩中求知探新。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又好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性相矛盾的一种有效手段,同时,丰富的情感体验可把客观的要我学转化为主观的我要学,改变消极被动的学习局面。


2.参与讨论、发现、激活创造思维。教师要营造自由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不断产生新设想。如教学年、月、日时,笔者问:看到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顿时活跃起来,有的提出:一年有几个月,有多少天?有的提出:什么是平年,什么是闰年?也有的问:我在听天气预报时,经常听到上旬、中旬和下旬,这是什么意思?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讨论、听讲,更主动地参与教学。


3.参与猜想,培养直觉思维。直觉思维又叫猜想,是一种整体、粗线条的、跃进式的思维。这种思维在遇到问题时,往往对事物直接感知,整体把握,通过一阵紧张思考,一下子接触到问题的实质,找到答案。


4.参与开放性练习。发展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和复合思维的综合发展,教学中既要重视发现知识规律,又要重视知识运用过程,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发散思维的锻炼。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心得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越来越深刻的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等能力,已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对教师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为了适应工作的需要,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才能适应当今教育发展的需要。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增强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现代教师而言,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的一大趋势。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给我带来了一次与现代技术接触的机会。

  通过学习我的最大收获是:

  1.通过培训,结合了教师应掌握的大部分内容(powerpoint多媒体展示,教学设计,个人博客的创建,文字处理软件,电子邮件)。这种任务驱动式学习,更营造了一种学习的氛围。没有大而空的理论阐述。师生平等,使我更易于理解与接受。使我认识到怎样从学生的角度,将自己的课设计好和上好,并且很大程度的弥补了我的计算机知识的缺陷。

  2、通过培训使我收获最大的是教育观念的更新

  培训之前对于什么是计算机、什么是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教师和信息技术教师的认识相当模糊,通过培训发现原来计算机只不过是处理信息的一个工具而已。授课的关键在于帮助并培养学生良好的采集、加工、处理信息的意识、方法和能力等。要想上好,上成功信息技术课,信息技术教师对此必须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3、互相帮助,合作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进步。在学习的过程中学员们能够就学习方法、内容、资源等进行积极交流、认真切磋、热情帮助。

  培训后的打算:

  1、将本次培训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力争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为巩固并扩大培训成果,我将做好校本培训工作,让更多的教师掌握信息技术,并能充分利用。

  3、利用本次培训成果,积极开展学科教学活动,探讨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学模式,努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老师评语

作业

最新作业

推荐作业

热门作业

热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