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作业要求截止日期 : 2016-12-31

作业要求 :

题目: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已经将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到自己的实际课堂环节中,请根据以往经验,联系本次培训的课程内容,分享在培训课程中您认为值得大家学习和推广的知识点及应用,并简要叙述这样的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相比有哪些优势?您又是如何应用的?

作业要求:
1.认真阅读作业内容,分享有价值的信息技术知识点或应用技巧,优秀作品将在项目主页获得展示机会
2.字数不少于500字,要求格式清晰,页面整洁
3.作品必须为原创,且与本次培训课程内容相关,发现抄袭一律视为0分,且直接取消项目最终评优机会
4.请务必于截止日期前提交作业,过期将无法补交

 

发布者 :培训管理专员

作业要求

提交者:学员雷佳丽    所属单位:沙湾县第三中学    提交时间: 2016-12-29    浏览数( 0 )

 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教学需坚持三个原则

1.为教学服务的原则

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使用是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就是为教学任务服务的,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是根本目的,不能为使用信息技术技术而使用。

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应以课标为主线,以教材内容为核心,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制作也不能只追求音频和视频上的感官效果,若不能将其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的话就不能突出教学的重难点,最终影响教学效果的实现。所以,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一定要实事求是,立足实际,从学科的特点及教学效果出发,进行科学的设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教学锦上添花。

2.信息技术技术不可替代教师的原则。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大量使用,进一步说明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并不意味着信息技术技术替代了教师,信息技术技术在课课堂中的应用只是作为教学的一种辅助工具,也就是说信息技术是“教学工具”而不是“教师角色”。在实际教学中,老师要教什么、怎么去教、学生如何学、学些什么等,所有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这个角色。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教材内容中学生无法感受、很难解释清楚的知识。但是教学是一个教师的“教授”与学生的“学习”相结合的复杂的双边活动,只有师生共同参与才能实现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师熟悉学生,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学生的知识结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能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改变教学方法应对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而信息技术教学缺少这种灵活性,它的一切反应都由教师事先安排好的程序进行,学习者只能根据设计着的意图和事先安排好的教学顺序进行学习,这就使得信息技术教学缺乏一定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它无法及时处理教学中的特殊问题。假设教学的整个过程都由计算机的操作完成,教师在其中只是敲打键盘、播放教学课件,将自己视为计算机的机械操作员不对知识进行进一步的解释,让学生跟着计算机机械的学习,显然这种做法已经使信息技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喧宾夺主”。这种机械的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使学生与教师缺少交流,使教师的教授知识与学生自主的学习过程相互独立起来,固然最后的教学效果自然不好。

3.“度与量”的原则

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之一是:直观、形象,生动。一方面使用信息技术就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使用信息技术也利于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能解决一些传统教学方法不易解决的问题。但是信息技术教学并不是使用的频率越高、次数越多就好。它的使用应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要求以及难易程度有所选择,合理的安排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时机。作为教师不能以在课堂上使用计算机的多少作为优质教学课堂的评定标准,不适合使用计算机进行的教学内容就不必强行去使用信息技术。例如:课本上简单易懂的或者课本上已经有了的具体教学内容就更没有必要花费时间将其制作成课件来展示,这样做的结果反而使学生失去了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性,也是学生印象不深刻、难以理解,学习效果不佳等。这种过度依赖信息技术教学而忽视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一节本来轻松易懂的课变的复杂、沉重起来,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信息技术的使用并不是越多就越好。所以要使用好信息技术就要把握“度与量”。

总之,要想使信息技术真正更好的进入课堂,就得正确处理信息技术教学和常规教学的有效整合;要使信息技术的教学达到更优的教学效果,我们就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信息技术终究是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合理有度的使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才能真正地发挥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为现代教学增姿添彩,为教学方法的探讨提供广阔的空间,使学生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希望所有的教师能充分有效的使用信息技术,把握好信息技术教学中“度与量”,体验信息技术教学的轻松自如,感受信息技术教学带来的优质教学效果。

老师评语

作业

最新作业

推荐作业

热门作业

热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