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作业要求截止日期 : 2016-12-25

作业要求 :

题目: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已经将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到自己的实际课堂环节中,请根据以往经验,联系本次培训的课程内容,分享在培训课程中您认为值得大家学习和推广的知识点及应用,并简要叙述这样的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相比有哪些优势?您又是如何应用的?

作业要求:
1.认真阅读作业内容,分享有价值的信息技术知识点或应用技巧,优秀作品将在项目主页获得展示机会
2.字数不少于500字,要求格式清晰,页面整洁
3.作品必须为原创,且与本次培训课程内容相关,发现抄袭一律视为0分,且直接取消项目最终评优机会
4.请务必于截止日期前提交作业,过期将无法补交

 

发布者 :培训管理专员

作业要求

提交者:学员米娜尔·哈森    所属单位:额敏县玛热勒苏乡寄宿制学校    提交时间: 2016-11-15    浏览数( 1 )

 

米娜尔·哈森2016年12月4日

1.      以你在教学中最关注的问题为例,谈谈地理课程标准修订对自己教学的影响。                                                                                                                                                              答:我最关地理教师要如何重新审视自己,从中找到自己合理的位置,认真

的组织教学。

通过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试用)》的学习,我领会很多内容,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产生了比较深刻的影响,所以有了新想法。

新地理课程标准在地理教学理念、地理教学内容、地理教学方式方法、地理教学评价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种改变不仅给地理教师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每位地理教师都要重新审视自己,从中找到自己恰当合理的位置,认真的组织教学。

新课程标准只提出教学要求而没有明确必学的内容,更没有详细的知识点,更加强调学生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对提高整体素质的作用。教师教学时需要根据课程要求和学生必须达到的目标自行选择教学内容,这就给地理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但也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课程标准在认识区域部分规定,认识国家,提出“在地图上指出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某一个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指出特有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突出的自然灾害,并简单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显然,这里没有要求我们必须讲某个国家,必须掌握某个国家的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等等。而是要求我们教给学生分析一个国家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方法,将来,学生走向社会,他会自己独立分析某一个国家的基本自然环境特征就可以。

课程内容已经不是单一的,理论化、体系化的书本知识,它给学生呈现的是人类群体的生活经验,并把它纳入到学生的生活世界加以组织,使文化进入学生的"生活经验""亲历情境"。课程已经成为沟通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的桥梁。举个例子,比如南北方区域差异的比较,本校付焕金老师就让学生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比较南北方的差异,不但找出是什么,还要找出为什么?进一步找出怎么办?使学生感到地理就在我们身边,是真正的“生活经验”和自己“亲历的情境”。只有这样,课程才真正能够成为沟通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的桥梁。

新课程在选择内容时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克服了以往以学科为中心的倾向和“偏”的弊病;以日本为例,过去往往是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日本的自然环境与经济特征。得出结论。而现在通过让学生阅读日本地图,思考日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思考自然条件在哪些方面影响了日本的居民生活?日本为什么是个资源小国,经济大国?将当地能买到的日本商品列一个清单,再与日本主要进口商品进行比较,说一说日本与世界的经济联系和相互影响。使学生真正感到地理与我们的生产与生活密切相关。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课程的主体。学生是课程的主体,一方面是指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是课程的依据,另一方面是指发挥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主体性。教材不是供传授的经典,不是供掌握的目标,不是供记忆的知识仓库,而是供教学使用的材料。面对新课程标准,教师和学生不是“材料员”而是“建筑师”,他们是材料的主人,更是新材料和新教学智慧创生的主体。教师要创造性的运用教材,要能够结合学生身边的实际展开教学,学习效果才会更好。

所谓主体性,说的是学生通过地理学习,不仅获得对他们现实生活和未来可能的生活有用的地理基础知识、而且通过地理学习培养学生一些观察、观测、实验、制作技能以及有关地理图表读析填绘的技能。这些知识与技能,都有助于学生与其他学科的沟通。促进相邻学科的学习,这些基础知识和技能不仅是学生构建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还为学生深入学习地理和其他学科奠定了基础。

 现在高效课堂为学生提供了反思和活动的对象。因为课程所提供的内容是与人类群体的生活经历,以及学生个体的"生活经验""亲历情境"相关的内容。这些内容往往不能通过灌输而获得,而需要通过反思人类的生存状态,以及个体生活方式来理解。所以,新课程观要求我们不能把课程仅仅理解为有关教育内容的东西或文本,而要把课程动态地理解为学生反思性和创造性实践来探寻人生意义的活动及其过程。比如,社区环境调查活动的开展,使得学生真正感悟到我与环境息息相关,自己就是环境的一员,自己的行动可以破坏环境,也可以改善环境,而这些内容不是能够通过灌输能够解决的,它需要学生的反思性和创造性的实践来探寻人生的意义。同时,在调查中养成了与人合作、善于表达自己思想、分析、归纳、整理信息的能力。

新课程并不反对讲授,其实讲授是我们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一些地理知识、地理技能还是需要讲授的,比如如何使用地图,第一步干什么,第二步干什么,都需要讲授,学习方法也要教师讲授,学生才能会。只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的学习能力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得到培养。目前,高效课堂的改革应关注学生与课程之间的关系,从实施角度讲,要注意理解、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等基本的学习活动方式,来组织课堂教学,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老师评语

内容呢?

作业

最新作业

推荐作业

热门作业

热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