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作业要求截止日期 : 2016-12-25

作业要求 :

题目: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已经将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到自己的实际课堂环节中,请根据以往经验,联系本次培训的课程内容,分享在培训课程中您认为值得大家学习和推广的知识点及应用,并简要叙述这样的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相比有哪些优势?您又是如何应用的?

作业要求:
1.认真阅读作业内容,分享有价值的信息技术知识点或应用技巧,优秀作品将在项目主页获得展示机会
2.字数不少于500字,要求格式清晰,页面整洁
3.作品必须为原创,且与本次培训课程内容相关,发现抄袭一律视为0分,且直接取消项目最终评优机会
4.请务必于截止日期前提交作业,过期将无法补交

 

发布者 :培训管理专员

作业要求

提交者:学员巴音西    所属单位:乌苏市哈图布呼镇中心学校    提交时间: 2016-11-15    浏览数( 1 )

          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语文教学

   1、推进教育改革实施创新教育的需要

   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是“十五”期间教育发展的主题,教育现代化的实现要靠教育信息化来带动。就中小学来说,教育信息化实施的关键是把现代信息技术有机、合理地运用于教学过程之中,有效地控制教学活动的展开。因此,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我们不仅要研究信息技术本身在教育上的应用,更重要的是要研究教育技术改进之后带来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变革,从而准确地发现和把握新形势下教育教学的动态发展规律。

   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实施创新教育和培养实践能力。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就要充分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建立现代教育模式,让学生学会学习,实现学习终身化的目标,其中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育将会给予学生以更广阔的研究空间。如何根据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需求开展针对性的学习指导,需要进行相关研究,进而确定行之有效的操作策略。

   2、与时俱进培养具有信息素养人才的需要

随着以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和互联网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信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可概括为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伦理道德四方面。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就培养了他们的独立自主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

   3、切实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问题的需要

我校的发展目标,即造就名师,打造名校,培养可终身发展、综合素质优良的人才。其中,培养现代优秀教师是我校的工作重点。《信息技术条件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这一课题为教师搭建了一个广阔的成长平台。通过对学科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语文学科课程类型,夯实教师的学科知识基础;通过研究每种类型的课堂教与学环节、课堂教学模式,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每种模式不同教学环节中的困难,总结一定课堂教学的模式及方法等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能力;通过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提高教师选择教学资源、丰富教学资源、有效应用教学资源的能力。

   ㈡课题的界定

1、信息技术:信息技术(IT)是国际上流行的说法。信息技术的一般定义为: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信息进行获取、处理和应用的技术,它覆盖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传感技术而成为一门综合技术。显而易见,对于基础教育而言,主要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教育中的信息技术所应该突出的是:获取、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2、课堂教学模式:指在一定理念指导下为达成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贯穿于教学活动中的系统性课堂教学方式。

这个定义充分说明了以下几点:

⑴ 式的选择和设计必定是在一定的教育观念和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任何一种教学策略的背后都有一定的教学观念和理论作支撑。

⑵ 模式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它是由特定的教学目标所决定,直接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解决教学问题服务的。

⑶ 模式不仅重视“教”,而且重视“学”,教和学是辩证对立统一的关系,要强调教和学的相互作用,注意学生的意义建构。

⑷ 模式应体现整体性,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活动的元认识过程,教学活动的调控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执行过程,应该充分考虑影响教学的各个要素并加以综合,是某一范畴内的具体教学方式、措施等的优化组合、合理构建、和谐协同。

⑸ 新型的教学模式具有灵活性。既可在教学准备阶段进行教学模式的选择和确定,也要注意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随问题情境、目标、内容、教学对象的变化而变化。

3、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模式

   主要是指基于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运用,学习环境的改变,应该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它是相对于传统教学环境的新教学环境,是基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它包含:

⑴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的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目的整合在同一教学中。

⑵ 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的优化整合。

   本课题研究的范围,是小语文课程为基本内容,基于现代化多媒体信息技术及校园网络上的资源,探究如何正确、合理地以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语文教学课程的整合,以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获取、分析、加工、应用语文知识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的协作学习精神。

㈡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为指导思想,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指导下,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信息技术与中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理论与实践,为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整合的优化进行有突破性的探索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智慧本质上是一种对环境的能动反应。一定的刺激只有被主体同化于认知结构之中,主体才能做出相应的反应。从本质上说,智慧是一种高级的能动结构,是一系列不同层次的认识结构的发展和构造。认知结构产生的源泉是主、客体的相互作用的活动,在相互作用的活动中蕴涵着双向建构;环境信息内化以形成认知结构(内化建构);同时,己形成或正在形成的认知结构运动于环境并改造环境(外化建构)。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过程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①学习是一种认知结构建构的过程。②学习是一种协商活动的过程。③学习是一种真实环境的体验。④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动角色。

㈡ 现代学习论

现代学习论认为,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刺激的过程,而是主动地构建知识意义的过程。学习需要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因此,学习不能通过教师简单地传递给学生,需要学生自己与学习环境进行交互从而完成知识建构。这种建构无法由他人来替代。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学应该由向学生传递知识转变为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性、个性、创造性及实践能力素质教育的理论

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理论

人本主义一方面强调学习要以“学生为主体”但也重视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而这个“主导作用”在于怎样去发掘学生的潜能。人本主义理论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人价值观;强调学生自我实现(发展),把学生的自我实现作为教学的目标。崇尚学生能力的培养,并把创造力作为教学的核心问题。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及价值

  研究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改革以往的教学模式。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使教学成为能够凸现语文课程特点、具备深厚人文内涵、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师生互动的过程,让教师的教学机智得以彰显,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教与学的基本理论和模式;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化时代,如何改革传统教育思想和模式,使学生学会利用现代信息加护和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研制、开发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教与学的工具平台。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研究并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为普通学校教与学服务的途径与方法。

 研究内容

1、研究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课堂教学模式,让语文课堂更有灵气。

主要包括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语文学科新型乐学教学模式、主动参与教学模式、自主运用教学模式、主体性教学模式等。

2、研究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如何进行有效的语文拼音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习作教学、口语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包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素质的模式研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培养创新人才的模式研究等。

3、研究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如何实现科学有效的研究教学管理策略。

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情景营造策略、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活动组织策略、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课堂管理策略等。

4、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效果的研究

⑴ 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各种教学模式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工具的研究;

⑵ 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各种教学模式的效果分析。

   3、价值:

   ⑴ 理论价值:

   本课题研究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学习论和教学论的内容。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在信息时代具有新的特点,这种特点有待于概括提炼,从而上升为理论。

   本课题研究将进一步丰富教育价值论的内容。“终身教育”和“走向学习化的社会”的提出是教育价值观念中的一次历史性飞跃,在信息时代如何实现“终身教育”和“走向学习化的社会”的目标,本课题研究的结果将会有新的发现。

   ⑵ 实践意义:

   有助于进一步促进教师现代教育理念的形成。本课题以学校校园网的发展为依托,以资源库建设为抓手,以课堂教学信息化为目标,鼓励教师参与研究,从技术手段层面上促进教师现代化教育理念的形成。

   有助于新的教育教学策略和机制的建立。本课题针对现行教育中存在的许多弊端,从信息技术的应用入手,寻求促进学生发展的新途径,构建起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模式和机制,推动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

 五、研究假设

根据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和教育专家的科学论述,以辩证的法则,系统论的原理和心理学理论为指导,探索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具体是以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为手段,优化整合传统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获得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网络资源建设,从而探索出适合语文教学新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论证。

1、自变量: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

2、因变量: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

3、干扰变量:

⑴ 教师队伍的信息技术知识水平的提高程度。

⑵ 整个课题实验的管理、计划、实施、总结和推广的力度。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 文献研究法。

收集并学习有关现代教育技术方面的论述,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找

到新的生长点,避免和少走弯路,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框架和方法论。

2、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学校和学校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现状和发展可能性,努力使目标和操作切

合实际,提高实效。以开座谈会、书面问卷等形式了解、分析学生的学习心理。

3、比较研究方法

参照发达国家、国内先进地区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研究,包括纵、横向的比较。

4、实验研究法

在我校各年级选择班级作试点,在语文课中进行实验。

5、行动研究法

实验教师要将行动和研究结合起来,注重过程,注重发展,不断调查,改进措施。

6、经验总结法:

A、每堂研究课有实践个案,并做好小结工作;

B、中期评估阶段写出有关专题文章;

C、结题阶段写好研究报告。

老师评语

谈论深刻!

作业

最新作业

推荐作业

热门作业

热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