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作业要求截止日期 : 2016-12-25

作业要求 :

题目: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已经将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到自己的实际课堂环节中,请根据以往经验,联系本次培训的课程内容,分享在培训课程中您认为值得大家学习和推广的知识点及应用,并简要叙述这样的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相比有哪些优势?您又是如何应用的?

作业要求:
1.认真阅读作业内容,分享有价值的信息技术知识点或应用技巧,优秀作品将在项目主页获得展示机会
2.字数不少于500字,要求格式清晰,页面整洁
3.作品必须为原创,且与本次培训课程内容相关,发现抄袭一律视为0分,且直接取消项目最终评优机会
4.请务必于截止日期前提交作业,过期将无法补交

 

发布者 :培训管理专员

作业要求

提交者:学员朱虹    所属单位:乌苏市八十四户乡中学    提交时间: 2016-11-15    浏览数( 0 )

 

 

多媒体运用在教学中的好处

八十四户乡中心小学    朱虹

多媒体能把声音、图像、文字、视频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化静为动,变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形象,教学时学生就可以通过观看网页课件的演示来渲染气氛,激发兴趣。

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首先,要求我们必须掌握一些常用的多媒体知识,必须熟悉,网络的应用要熟练,文字、图片、视频等的处理要熟悉,对课文内容的把握要透彻,既要让自己的多媒体课件生动活泼,更要让课件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引导、指导的作用。所以说,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不仅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教学理念的改变。我们要紧跟时代潮流,让我们的教学更富有现代气息。入情入境,感情朗读。

  语文新课标指出“朗读是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积极思维和情感体验中,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首先是让学生自由朗读,对整篇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通过读为学生展现桂林如诗如画的美景,激发学生对<<桂林山水>>的喜爱,接着让学生找出描写桂林水特点的句子,结合想象,说说对桂林水某一个特点的感受,以此引导学生主动体会,形成读的见解,并通过读表现出来;接着在师生对读,学生品读、评读、诵读中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触发、使每一个学生想读、能读、爱读,读出美、读出情趣、读出感情。

1.(1)播放多媒体课件: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和漓江的水。(学生凭借感官从画面比较中感受漓江水的独特美。)2)你能把漓江的水美美地读出来吗?(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读)3)说一说: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漓江的水静、清、绿。)

2.感受1)用多媒体课件先后展示: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和桂林的山。(学生凭借感官从画面比较中感受桂林山的独特美。)2)你打算怎样来读桂林的山呢?(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读文)3)播放课文配乐(学生配乐读文)(4)说一说: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桂林的山奇、秀、险。)

3.感受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境界美1)播放录像片断:游客成竹筏畅游桂林山水的情景。(学生感受情境(2)假如你也乘着竹筏荡游在桂林山水之中时,你想把那般情景描述一番吗?请带着你的感情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学生配乐朗读)(3)说说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思。(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谈)(设计意图:学生观看桂林山水的课件和录像,给了他们活生生的生活情景,学生就产生了初步的感受,然后重点让学生读课文,而且是让学生自己揣摩着读,做到了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语言,在读中和作者的心灵对话,不仅能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还能体验到语言的节奏美、音韵美、文气美。在读中, 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课文的语言和意境的美,做到了让学生在读中探究文本之美。在这样的思路指导下,学生的想象力很难发挥出来。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适当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灵感。在进行作文时,运用多媒体启发学生想象力,从而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老师评语

作业

最新作业

推荐作业

热门作业

热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