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作业要求截止日期 : 2016-12-25

作业要求 :

题目: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已经将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到自己的实际课堂环节中,请根据以往经验,联系本次培训的课程内容,分享在培训课程中您认为值得大家学习和推广的知识点及应用,并简要叙述这样的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相比有哪些优势?您又是如何应用的?

作业要求:
1.认真阅读作业内容,分享有价值的信息技术知识点或应用技巧,优秀作品将在项目主页获得展示机会
2.字数不少于500字,要求格式清晰,页面整洁
3.作品必须为原创,且与本次培训课程内容相关,发现抄袭一律视为0分,且直接取消项目最终评优机会
4.请务必于截止日期前提交作业,过期将无法补交

 

发布者 :培训管理专员

作业要求

提交者:学员耿玉梅    所属单位:塔城市第一小学    提交时间: 2016-11-15    浏览数( 0 )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四组的一篇讲集课文。

这篇课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它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这个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本文以火柴为线索,重点写了小女孩五次划着火柴,使小女孩产生美好的幻象,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了。

对于安徒生的童话学生是不陌生的,因为安徒生及其作品近百年来在中国有广泛的影响。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从幼儿时代就对安徒生的童话有所了解,今天学习安徒生的童话他们会感觉有些浅近,因此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找准教学的切入点,给学生一个新的视角,激发他们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是教师应该重视的问题。同时,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在阅读中能通过自己感悟品味出作者所蕴含的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设计理念: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以人为本,以学定教,”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课件,出示精美的动画,配以感人的音乐,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体验,在合作中交流,“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家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规律”,同时穿插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感受、体会、领悟、运用,重视学生的读、说,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教师成为参与者。引导者,甚至是参观者,真正体现“课程标准”提倡的人文精神。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朗读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卖火柴的小女孩悲惨命运的同情;

教学重点: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其命运的悲惨;

教学难点:感悟含义深刻语句的思想感情;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上课伊始,教师考验一下同学们的注意力、思考力、判断力,学生接受挑战。

1.(课件出示:半堵墙)师:你看到了什么?生:墙。师:对,看到这个的人都说墙,这不叫我们的本事。你能看到墙后面是什么?这才是你的本事。师:知道这是哪一篇课文的插图吗?生:《巨人的花园》

2.师:世界上有没有巨人?生:没有。生:这是一篇童话。师:接着猜(出示 小木偶 )师:这是哪一篇课文的插图?生:《小木偶的故事》是四年级的一篇课文,也是一篇童话。生:睡美人。生:灰姑娘。师:大家现在聪明多了,你知道这都是童话里的人物了,所以猜到了睡美人和灰姑娘。生:这是《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师:我们要学的这篇文章是什么?(出示课文插图)师:你看这图画是哪篇文章?生:《卖火柴的小女孩》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一篇童话。 (板书课题)

(二)扎实识字写字,练好“童子功”

1.通过检查预习的方式认读生字新词;

2.通过写“兜”、介绍“兜”的演变来指导书写生字,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有趣。

大屏出示:“兜”的演变,从小纂体演变到宋体。

3.在田字格中工工整整地再写一遍。(生写字)

小结:你看咱们中国的汉字真有意思,了解了它,写好它就更容易了。

(三)创设情境,初读感知。

1. 初读课文,看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学生总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并概括主要内容。

3.在你的印象里小女孩是一个怎样的女孩?紧接着教师在进入学法指导大屏出示:以学生喜欢的学习方法学习1-4自然段默读划出课文中让你感到小女孩可怜的句子。

学生从小女孩的外貌描写、天气描写、环境描写、动作描写、亲情的冷漠等句子体会。

(四)、品读课文,感受悲惨。

1.小组交流描写卖火柴的小女孩可怜的句子并谈自己感悟的句子。

老师在这部分交流汇报中可以让学生充分地展开想象,比如:(1)、小男孩在嘲笑她时,可能会说些什么?(2)、小女孩在街头叫卖时,那些拒绝她的人会说些什么?(3)、小女孩的爸爸为什么一定会打她,他爸爸可能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通过老师创设的情境,培养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这就给这个本来就可怜的孩子又抹上了一笔浓重的悲剧色彩

2.利用多媒体视频渲染气氛,体会小女孩的冷、饿、痛苦。大屏播放视频大年夜里小女孩赤着脚,又冷又饿,接着教师引读

从同学们动情的声音当中,体会到了同学们是在用心体会人物的命运。

3.刚刚我们是对课文14自然段进行了体会,我们知道了小女孩的可怜,可怜得让人心疼。那么随着故事的发展,小女孩又会让你读得出怎样的小女孩呢?大屏出示:下面请你自读课文的510 自然段,对照大屏幕,考虑一下,小女孩前四次擦燃火柴中看到的景象中,你读懂了什么?

出示课件(如下),学生自学。

第一次擦燃火柴,看到了( ),是因为她( );第二次擦燃火柴,看到了(),是因为她( );第三次擦燃火柴,看到了( ),是因为她( );第四次擦燃火柴,看到了( ),是因为她( )。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完成所填内容。

大屏出示重点语段: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chī)!

教师用男生和女生对比读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对比的写作手法的好处,体会反问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体会想象女孩的心理活动。由开始的不敢到敢,从抽出一根到后来的抽出一把,表现出了她对美好生活的迫切渴望。这样逐步引导学生走进小女孩的内心世界。

(五)写实和写虚交替,体现童话特点

1.大屏出示重点语段品读,如: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1)学生读中体悟。

2)转化成小诗再次品读。(个人读,女生读)

2.情境转换出示课件,音乐停止,大屏出示学生读——生: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师:更加可怜的女孩。第一次小女孩看到了温暖的火炉,第二次她看到了什么?大屏出示:喷香的烤鹅。

师:因为渴望、满足,所以看到了喷香的烤鹅,但是(出示课件)读—— 大屏出示:(读)火柴灭了,她面前出现了一堵又厚又冷的墙。

师:第三次,她渴望快乐,所以她看到了——(出示课件)读——大屏出示:圣诞树。师:但是——(出示课件)大屏出示:(读)火柴又灭了。只见圣诞树上的烛光越升越高,最后成了在天空中闪烁的星星。有一颗星星落下来了,在天空中划出了一道细长的红光。

美丽的幻想更迭出现,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这时,我们告诉学生,这种写法叫虚实结合。

3.(播放配乐)多媒体播放视频,教师渲染气氛天,如果你就是小女孩,你想对奶奶说什么?

学生此时入情入境,用语言表达孩子们最纯真最善良的内心世界,他们渴望小女孩得到幸福。

4.火柴又一次熄灭了,奶奶马上就要消失了,小女孩应该怎么样把奶奶留住,你就是小女孩,你把这段话读一读。(播放另一段音乐,音乐的渲染,催人泪下。)

大屏出示:“奶奶!”小女孩叫起来,“ 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先请个别学生个人读。

5.大屏出示: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让学生 讨论交流:“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是什么意思?曾经指的是什么时候?两个幸福的含义有不同吗?

6.进而让学生再次感受童话这种文学体裁的魅力。大屏出示:童话的特点。

(六)、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在回顾课文内容完成小练笔: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怎样帮助她?让我们完成这首小诗好吗?学生通过课堂上的感悟和对小女孩的同情把自己内心最纯真、善良的一面展现于课堂之中,使情感得到升华,使情感得到熏陶和感染。

大屏出示诗。

()、板书设计

12卖火柴的小女孩

幻想美好幸福    现实悲惨

(兴奋惊喜)   (失望悲伤)    幸福

 对比

虚实结合

老师评语

作业

最新作业

推荐作业

热门作业

热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