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 :作业要求截止日期 : 2016-12-25

作业要求 :

题目: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已经将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到自己的实际课堂环节中,请根据以往经验,联系本次培训的课程内容,分享在培训课程中您认为值得大家学习和推广的知识点及应用,并简要叙述这样的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教学相比有哪些优势?您又是如何应用的?

作业要求:
1.认真阅读作业内容,分享有价值的信息技术知识点或应用技巧,优秀作品将在项目主页获得展示机会
2.字数不少于500字,要求格式清晰,页面整洁
3.作品必须为原创,且与本次培训课程内容相关,发现抄袭一律视为0分,且直接取消项目最终评优机会
4.请务必于截止日期前提交作业,过期将无法补交

 

发布者 :培训管理专员

作业要求

提交者:学员王英    所属单位:塔城市第三小学    提交时间: 2016-11-15    浏览数( 0 )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各个学科的应用已经变得越来越广泛,其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和重要。信息技术真正走进了我们的课堂。师生随时可以利用网络资源的有利条件,面对教学设备和教学条件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显然不能仍然只停留在粉笔、黑板、教材三位一体的古老教学模式上裹足不前,小学语文教学教学必向高效课堂迈进。

一、巧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运用图画、投影、录像、电影及多媒体等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创设一种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获得丰富生动的感性知识,突破训练难点,克服思维障碍。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对于文中的超声波障碍物反射无线电波等较为抽象的词汇,学生因缺少直观的感性认识,较难理解和把握。于是,我在帮助他们克服这一难点时,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灵活生动的动感画面清晰地展示出蝙蝠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后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这一复杂过程,边演示边加以适当的解释,在视觉形象作用下,学生清晰感受作者准确的科学语言,思路豁然开朗,原先的障碍一扫而空了。

二、巧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课中巧用信息技术通过声情并茂的文字、图象、声音、动画等形式创设情境,对学生形成刺激,迅速吸引他们的注意,唤起学习兴趣和欲望,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教学《黄山奇石》时,课本插图不足以让学生感受黄山景的秀丽神奇,石的奇形怪状。于是我要求学生在网上寻找黄山的有关录像、图片资料,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进行欣赏品味,使学生不仅对黄山美景有了整体感知,而且对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奇石也印象深刻,学习顿时变得主动起来。他们不仅了解各种奇石的样子,还在欣赏美丽风光之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黄山的其它奇石。学生陶醉在美文中,更多的是陶醉在美仑美奂的情境中,学生学习的兴趣之浓,情绪之高,收获之丰是教学之前所不能预料的。

三、巧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它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其出发点是充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以学生独立探索为主要形式的个别化学习和基于网络的协商学习两种模式,恰恰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的集中体现。

常言道:“授人以鱼,仅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渔,则可终生受益。”所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真正学会学习,教师应努力把教学目标与学生学习愿望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到只有积极参与才能完成任务。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我们先指导学生通过网络收集有关的图片和资料,然后分别围绕“圆明园的辉煌”和“圆明园的毁灭”两个主题共同制成两组幻灯片。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灿烂和毁灭的鲜明对照,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经的仇恨。同时,学生在收集、制作过程中积极参与,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到了主动获取知识的前沿,真正感受到了积极参与的乐趣与获得成功的喜悦,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老师评语

作业

最新作业

推荐作业

热门作业

热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