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教学资源】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发布者:孙钰红    所属单位:郑州市第一中学1    发布时间:2021-11-20    浏览数( -) 【举报】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宇宙是所有时间、空间和物质的总和,是我们这个物质世界的整体。

2、宇宙的物质性——天体

①概念:宇宙中各种物质的统称,如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等

②分类:天然天体和人造天体

☆③判断天体的方法:

A、看位置:位于地球的大气层之外,独立存在于宇宙。进入大气层或者落入地面的物体不属于天体。

B、看实质:必须是宇宙中的物质存在。自然现象不属于天体。

C、看运转:必须在一定的轨道上独立运转。依附于其他天体的物质不属于天体。

☆④常见天体特征:

A、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能够自身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

B、星云:由尘埃物质和气体组成的云雾状天体,主要物质是氢,密度小,温度低,体积和质量都很大。

C、行星:在椭圆轨道上绕恒星运行的、近似球状的天体,行星的质量比恒星小,本身不发光,靠反射恒星的光而发亮。

D、卫星:环绕行星运转的天体。卫星的大小差别很大。卫星本身不发光。

E、彗星:由冰物质组成,拖着长长的彗尾(扫帚状),是由于冰物质升华,被太阳风吹斥而成。哈雷彗星绕日自东向西运行,周期为76年。

F、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后,产生流星现象的天体。

☆⑤注意——流星体、流星和陨石的区别。

3、宇宙的运动性——天体系统

①概念:宇宙中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和互相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②天体系统的层次性(级别性)

注意:可观测宇宙(总星系)不是宇宙,而是目前人类所能观察到的宇宙范围。       宇宙>可观测宇宙。

☆③天体系统的判断依据——一是相互吸引;二是相互绕转。

       (星座、北斗七星因没有相互绕转,故而不属于天体系统)

☆④天体系统层次性的判断依据——层次数取决于中心天体的个数。

二、☆行星地球(太阳系——本考点尤其注意图文结合

1、按照它们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

3、八颗行星的分类:类地行星有: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巨行星有:木星和土星;远日行星有:天王星和海王星。

4、八颗行星之最:距离太阳最近的是水星;距离太阳最远的是海王星;距离地球最近的是金星;距离地球最远的是海王星;体积最大的和质量最大的是木星;质量和体积最小的是水星;平均密度最大的是地球;平均密度最小的是土星;自转周期最长的是金星;自转周期最短的是木星等等。

5、八颗行星的运动具有运动轨道共面性、运动轨道形状近圆性和公转运动方向同向性。

三、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1、地球的普通性:

①与太阳系其他行星具有相似的结构特征(质量、体积和质量相似);

②与太阳系其他行星具有相似的运动特征(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

2、地球的特殊性——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高级智慧生命

外部条件:①太阳正值壮年,光照稳定;

②各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宇宙环境安全。

自身条件:①日地距离适中,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

          ②地球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地球上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层;

          ③原始地球的体积收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导致水汽的产生,加之温度变化,进而有液态水的存在。

四、月相的变化规律   

月相

同太阳出没比较

月出

月没

夜晚见月情形

出现日期(农历)

新月

同升同落

清晨

黄昏

彻夜不见

初一

上弦月

迟升后落

正午

半夜

上半夜见于西天,月面朝西

初七、初八

满月

此起彼落

黄昏

清晨

通宵可见

十五、十六

下弦月

早升先落

半夜

正午

下半夜见于东天,月面朝东

二十二、二十三

五、太阳概况

1、物质组成:炽热的气体              2、主要成分:氢、氦

3、表面温度:约6000K                4、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六、太阳辐射

1、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的现象

2地表获得太阳辐射量的多少直接取决于太阳辐射强度和日照时间,具体影响因素如下:

①纬度因素:纬度越低,太阳辐射量越多;

②地势因素:地势越高,大气层越薄,大气对太阳的削弱作用越弱,太阳辐射越强;

③天气因素:晴天云少,大气削弱作用弱,日照时数长,太阳辐射多;阴天相反;

④昼长因素:白昼越长,日照时间越长,太阳辐射量越多;

⑤大气透明度:大气透明度越好,尘埃物质越少,太阳辐射越强;反之太阳辐射较弱 


Eg: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太阳能高值中心的原因

a晴朗天气较多,日照时间长;

b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C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太阳辐射丰富。

Eg:四川盆地成为我国太阳能低值中心的原因

盆地地形,空气中含有的水汽量多,阴雨天,雾天较多,从而造成日照时间短,日照强度弱,太阳能资源贫乏。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注意与生产生活实例结合)

太阳辐射是地球上大气能量的根本热源,维持地表温度;     ②为生物繁衍生长提供能量;

为大气运动和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         ④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热能,如太阳能发电;

已保留: 3种不是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 ①潮汐能:地、月、日的引力; ②地热能:来自于地球内部; ③核能:源于发生核反应的原子核 间接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能源,如石油、煤炭;

七、太阳活动

1、太阳大气的分层,自里向外依次是光球、色球和日冕。

2、太阳活动是指太阳大气经常发生大规模的运动。黑子和耀斑是主要的标志。太阳活动周期大约为11年。

3、常见的太阳活动类型有太阳黑子、耀斑、日珥和日冕物质抛射等。

①太阳黑子是出现在光球层上的黑斑点。太阳黑子区域温度比周围低,因此颜色看上去深一些。

②太阳耀斑是色球层表面忽然出现的大而亮的斑块。

③日珥是色球层上发生的一种剧烈太阳活动现象,喷射的气体呈弧状,像太阳的耳朵一样。

④日冕物质抛射表现为日冕结构在几分钟至几小时内发生明显变化,向外抛射大量带电粒子。它使大范围日冕受到扰动,破坏了太阳风的流动,是规模最大、程度最剧烈的太阳活动现象。

【注意区分太阳风与日冕物质抛射】

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注意与生产生活实例结合)

    扰动地球大气层(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高能带电粒子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高能带电粒子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产生极光现象;

    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

    太阳活动与气候变化也有一定的联系,但还尚在研究中。

八、研究地球历史的主要途径——地层

1、概念:地层是指地质历史上某一时代形成的,具有时间顺序的层状岩石。

2、特点:沉积岩地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下,后沉积的在上。

3、化石: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在沉积物中保存下来,形成化石。

4、生物进化的顺序: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

①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海洋无脊椎动物→海洋脊椎动物→两栖类动物→爬行类动物→哺乳类动物

②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低等陆生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九、地质年代表

1、依据:任何生物都是适应当时当地的环境才能生存繁衍的,因此研究岩层中保留的生物化石,就可以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环境;

2、规律:研究发现,地球生命的进化过程并非匀速的,总是伴随着物种的诞生、繁盛、灭绝等生物现象,地球演化呈现阶段性的特征。

3、地质年代表:地壳上不同时期的岩石和地层,在形成过程中的时间(年龄)和顺序。

4、地质年代表中的时间单位:宙、代、纪,其尺度为宙>代>纪

5、地球生命演化史

☆十、地震波

1、概念:

2、分类:地震波有纵波和横波之分。

特征: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而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3、应用:

①震感——地震发生时,处于震中附近城市街道上的行人先感到地面上下颠簸,然后感到前后左右摇晃。因为陆地上纵波、横波都能通过,且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快。海洋中行船上的人只感到上下颠簸,因为横波不能通过液体传播。

②石油天然气等矿产的勘探。

☆十一、地球的内部圈层(注意图文结合)

1、两个不连续界面

  ①莫霍界面:地球内部有两个明显的不连续界面:一个在地下平均33千米处(陆地部分),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加快;

②古登堡界面:在地下2900千米处,在这里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注意】在具体的题目,莫霍界面深度有所不一,根据定义进行判断。

2、地球内部圈层——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可将地球内部划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①地壳:a.主要由岩石组成;b.厚度不一,大陆厚,海洋薄

②地幔:a.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b.上地幔存在软流层,是岩浆发源地

③地核:a.主要由铁、镍组成;b.分为外核和内核;c.外核可能为熔融状态,内核为固态金属球

【岩石圈≠地壳】:上地幔顶部与地壳都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为岩石圈。岩石圈包括地壳。

十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1、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其密度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是地球生命存在的基础条件之一。

2、水圈:由各种形态水体组成,包括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等,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最为密切,水圈里的水体处于不间断地循环运动之中。

3、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的总称,存在于水圈(全部)、大气圈(底部)、岩石圈(上部)。

4、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与岩石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