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 王蒙 所属单位:临高中学 发布时间:2022-07-12 浏览数( -) 【举报】
《夸父逐日》教材解读与反思
临高中学 语文组 王蒙
教学《夸父逐日》的过程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提出问题阶段教给提问的思路让学生自能提问: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到拓展时空提问,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探讨到事物与事物(神话与科学)之间的联系,这样学生的思维不仅具有了深度、广度而且向一定的难度突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阶段带领学生走入感知、想象和概括的思维过程,以科学的概括的方法提升思维的品质。如何准确、全面、深入地认识“夸父逐日”这个神话?按诠释学的观点就是要通过整体理解部分、通过部分理解整体。
对“夸父逐日”的理解,就要把“夸父逐日”分解成“日”、“逐日”、“夸父”几个部分逐个部分进行分析、归类、抽象,然后把分析、归类抽象的结果综合起来,获得“夸父逐日”的意义。夸父为什么要逐日?对“夸父逐日”的认识的准确、深度和广度取决于逐个对“日”、“逐日”、“夸父”几个部分的分析、归类、抽象的准确、深度和广度。如果对“日”的归类、抽象不准确,那么对“夸父逐日”的理解就不可能准确。如果对“日”只能归类为“给人带来温暖、光明的事物”,那么对“逐日”的认识就只能停留在“追求温暖、光明”方面,对夸父为什么要逐日这个问题的认识就会缺少广度。如果不能把“追求温暖、光明”进一步归类、抽象为“希望生活美好、造福人类的行为”,认识就不够深入;如果对“夸父逐日”的过程以及“夸父如何达到追求温暖、光明的目的”缺少想象,不能想象到夸父要追上太阳、让太阳留在大地上,使大地不再有黑夜和寒冷,就不可能归类、抽象出“控制太阳、征服太阳”、并进一步归类、抽象出“征服大自然”,对夸父为什么要逐日这个问题的认识就会缺少深度。认识的准确、深度和广度不是你想准确就能准确,想深入就能深入,想有广度就有广度的,一定要遵循科学的思维方法,走入概括的思维过程。对整体的认识的准确、深度和广度有赖于对部分的认识的准确、深度和广度;不能走入概括的思维过程,没有对部分的准确、深入、全面的认识,就很容易发生理解错误、流于肤浅。而对部分认识的准确、深度和广度又是在整体认识中完成的。如对“夸父”的形象的认识,就是在对“夸父逐日”这个整体的事件的认识中产生的。
对于生动形象的文章,概括的过程是建立在感知、想象的基础上的。如果不能通过语言媒介进入情境诵读体验,读不出情味,也就难以悟出理趣。因此,把诵读和概括相结合,让学生进入情境想象,感同身受,逐句诵读并逐句抽象,然后综合、概括。写作设计进一步激活学生想象并提升学生思维的独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