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正是“挫折”损害着未成年人的道德

2016-11-28  发布者:彭迎宇  浏览数( -)

复旦研究生黄洋的遇害,是划在所有人心头的一道伤口。我们无法感知黄洋的父母内心如何悲痛;但我们可以想象,另有一对家长,和黄洋的父母一样悲痛,且一样不能接受这样的现实,他们就是犯罪嫌疑人林某的父母。自己的儿子犯下如此罪行,他们一定比任何人都想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这个问题事实上每个人都在追问。

   虽然目前尚不知林某犯罪的具体原因,但其邪恶行径绝不会孤立存在,他把致命毒药投进饮水机只是一分钟的事,他能去做这件事,却是多年来阴暗心理逐渐形成的一个后果。有此后果,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脱不了干系。

当然绝无那样的可能,嫌犯父母唆使自己的孩子去干坏事。哪怕是德行最不端的父母,都会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好人,而且绝大多数违法乱纪的青少年的家长本人的品行并不表现出任何问题,他们很可能比一般的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更为严格。而学校的道德教育也从未像某些人说的那样“缺失”过,难道我们的学校不是处处充满了道德教诲吗。那么为什么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层出不穷,一点挫折就让人去跳楼,一点琐事就会引发狂烈报复,一点嫉妒就会去置人于死地……

心理学研究证实,儿童对世界的反抗萌生于某种心理受阻,每一种受阻都是一次挫折。这种挫折感会慢慢演化为内心的敌意和无力感,道德变异就从这里开始。所以减少挫折感,是呵护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之一。而当下,制造儿童挫折感最多的,莫过于无所不在的竞争。

   哲学家尼采说过,“竞争产生对自己的不满意。任何对自己不满意的人,随时准备好了进行报复。”虽然理论上人人都会说“孩子和孩子不一样,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但在实际的生活中,孩子们却时时刻刻被推入“比”的境况中。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