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教学设计 > 正文

作业标题 :教学设计与反思截止日期 : 2016-11-30

作业要求 :

要求:

1.必须是原创,抄袭将记 “0”分。

2.内容和格式必须与教学设计与反思模版要求相符合。

      3请在截止提交日期前完成,逾期无法提交。

注意事项:

1.请在作业要求左下方点击附件,将“教学设计与反思模版”下载下来,然后在 word中进行编辑,注意要删除内容说明蓝色部分),完成后再网上提交。为了保证辅导老师能清楚批阅大家的作业,请将内容全部粘到页面上,不要以单一的附件形式上传。

2.如教学设计与反思中用到图片,上传到编辑器时不能直接粘贴,必须用插入的方式,如图:

 

作者 :项目管理员

教学设计与反思

2016-11-10提交者:学员邝彩霞浏览(0 )

教学设计与反思(详见附件!!!!!)

 

基本信息

  课题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第三章第四节《海水运动》

作者及工作单位

  珠海市斗门区第一中学   邝彩霞

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知识,也是自然地理部分的经典内容。洋流的分布规律、大洋环流形成的过程以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整个高中地理课程中理论性较强的基本规律、基本过程之一。本节课在中学地理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即是重点也是难点所在,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1.教材第一部分的顺序是:先给学生解释洋流的概念并介绍洋流按照性质的分类,接着说明洋流的主要成因与盛行风有关。之后,结合风带与洋流模式图总结和归纳了洋流的分布规律。最后,给出《世界表层洋流的冬季分布图》,让学生读图思考的问题主要涉及洋流的分布规律和原因。

教材第二部分阐述了洋流对地理环境四个方面的影响。

2.教材的顺序和要求与课标要求、学生认知规律有矛盾的地方,需要重组教学的顺序──先由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的例子来设置悬念,激发学生认识的欲望,提供材料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再探究其主要驱动力。

 

学情分析

1.初中地理中对这部分的知识没有涉及,学生的知识结构中没有世界表层洋流的系统。但是学生通过对课外知识的阅读了解有洋流这一地理现象的存在。针对这一事实,应该在设计时让学生反复充分阅读图3.5《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以熟悉洋流的名称,并最终反复运用图3.5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学生对一些战争(二战、海湾战争)等事件比较感兴趣,在导入新课时,选取有关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等的事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3.学生学习本课时内容可能遇到的障碍有:在通过地图归纳洋流的分布规律时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对洋流的主要成因的分析找不到突破口,对寒暖流对沿岸的气候影响、寒暖流交汇、上升流对渔场分布的影响没有感性认识。

 

 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内容的分析,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特征,按照地理新课标的要求来确定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运用地图,从分布位置、运动方向、寒暖流的位置来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②画出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简单模式图;

③掌握洋流的主要成因;

④能举例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气候、渔场、海运、海洋污染)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读图对比、分析,根据教师给出的学法指导归纳出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读图对比归纳法;

②根据归纳出来的分布规律,能画出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简单模式图──分组合作学习法、自主评价法;

③对比自己画出的模式图与专家画的模式图的不同,分析洋流的主要成因──合作探究法;

④运用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时应用和反馈。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态度;

②培养学生能时时刻刻用一双“地理眼”看待周围的地理事物和现象;

③理解海水要素和运动过程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④使学生关注全球的环境问题,培养具有人文关怀和国际视野的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洋流的形成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依据:考虑到洋流的形成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教材中的地位,故确定其为重点。

 

2、难点:洋流的分布规律。

依据:该部分的知识点难理解、难记忆,部分学生存在知识缺陷,故确定其为难点。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3.4海水运动

一、 海水运动形式

二、 洋流

()   形成

1.风海流        2.补偿流       3.密度流

 (分布

1)南北半球的中低纬度海区,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

2)北半球的中高纬度海区,以 副极地为中心呈逆时针流动 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    

3)北印度洋海域的季风洋流,冬季呈逆时针;夏季呈顺时针流动

4)南半球40°S—60°S的海域,西风漂流自西向东环绕着全球,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洋流性质为寒流。

       (三)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1)对海洋生物形成影响 

-             2)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3)对海洋航行的影响

4)对气候的影响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本教案能够紧扣新课标的要求,注重学生生活实际,情感体验;充分运用教学引导,注重学生思维过程的培养。教学目的明确,重点、难点突出;对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引导分析;能够图文结合,采用简洁明了的手段对课文的知识进行处理。同时还运用了案例对原理进行了分析说明,的却有给学生授之一渔之感。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都做了细致的准备,环环相接;重点分析了三种洋流的成因。风海流与三圈环流之间的紧密关系;海水密度差异与密度流;水平补偿和垂直补偿的原理都分析得很到位。更值得提的是采用了小练习,学用结合,学生听课的效果能及时得以反馈。

本节教材的内容比旧教材的内容少了很多。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下,本堂课的设计和以往的上课模式、师生互动、评价方式截然不同。

1)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在吃透教材、寻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寻找和识别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材因素的基础上选择、组织教学内容。

2)关注学生的基础、心理、思维特点、学习能力,可以通过事前与学生谈话等方式来关注学生的知识准备状态,从而确定新的教学起点。

3)通过对课程标准的解析和对学生实际情况的分析,选择适合本堂课的教学方法──对比分析归纳法、合作探究法。充分利用学校先进的多媒体设备适应地理学科时空跨度大的特点。

4)关注教学评价设计的完整性:认知目标评价。(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操作目标评价(画出模式图)、情意目标评价(时时能用一双“地理眼”关注身边的地理事物与现象)。

5)课堂教学结构设计

①能将“自学、操作”引进课堂,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部分。

②设计中运用自我评价、认知冲突等方式是课堂教学适应学生心理状态的需要,从而达成教学发展和学生心理活动发展的同步。

③建立有利于课堂教学双向反馈的结构环节。

④注重课堂教学结构整体效应的有效发挥──前后呼应、衔接自然、协调有序。

教学反思

  新课标呼唤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本节设计力图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注重学习者的积极主动性,采用故事情境导入,联系实际,读图分析,动手绘图、主动总结规律等学习方法,使教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合作者和促进者,通过师生共同探讨和实践,对知识点进行探究、理解、整合、升华,从而内化成能力。

优点:

1.教材处理流畅,教学方法灵活多样,重点突出。

2.教学手段丰富,有录音,有幻灯片展示还有实验等,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作用。 课堂教学效果基本达到设计意图,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能有效开发课程资源

3.教学是从洋流的主要动力盛行风入手,体现了风动水动,水随风流。归纳了洋流的记忆方法:自北向南,逆-顺—逆-顺 或8自记忆法,被各校老师拿去用。效果很好。4.教学中给予学生较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有利于学生学习,以及发表意见的机会,并及时给予鼓励,让学生体现到了学习的成功与喜悦。

5. 在最后的案例分析中,学生能较好地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说明了本节课的教学达到了课标要求。

6.在洋流对气候影响的教学中可加以扩展。

不足:

本节课授课内容较多,时间较紧。教师评价方法、方式还应多样。不能只是简单地说“不错”、“真棒”,还要具体一点。改进措施在课堂上为了更好地落实基础知识,授课量的安排要灵活。

 

老师评语

附件

  • 高中地理教学.doc下载

教学设计

最新教学设计

推荐教学设计

热门教学设计

热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