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教学设计 > 正文

作业标题 :教学设计与反思截止日期 : 2016-11-30

作业要求 :

要求:

1.必须是原创,抄袭将记 “0”分。

2.内容和格式必须与教学设计与反思模版要求相符合。

      3请在截止提交日期前完成,逾期无法提交。

注意事项:

1.请在作业要求左下方点击附件,将“教学设计与反思模版”下载下来,然后在 word中进行编辑,注意要删除内容说明蓝色部分),完成后再网上提交。为了保证辅导老师能清楚批阅大家的作业,请将内容全部粘到页面上,不要以单一的附件形式上传。

2.如教学设计与反思中用到图片,上传到编辑器时不能直接粘贴,必须用插入的方式,如图:

 

作者 :项目管理员

教学设计与反思

2016-11-10提交者:学员黄新华浏览(0 )

【课题】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 1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很重要,也很难.


2.教材的编写思路:虽然很抽象,学生不易学,但却是学习其他地理知识的必经之路,所以放在第一章先学.

3. 教材处理:由于很抽象难学,所以对高一学生也不必讲得太深入,先有个基础,待高二高三再深入学习.



【教学对象分析】


  1. 学生的兴趣:较深厚.

  2. 学生的知识基础:薄弱.

学生的认识特点:空间想像能力较差,抽象思维也不够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在方向、周期、速度、轨道等方面的规律和特点。


2.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地球公转轨道形状及其影响。


3.能正确运用地球仪、三球仪来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运动。


4.能运用图示来正确分析和解释黄赤交角的形成。


5.能正确绘制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并能准确地解释太阳直射点的回归周期以及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分小组活动,通过运用地球仪亲自演示,来分析、归纳、比较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两种运动。


2.借助教具、结合课本插图来解释说明黄赤交角的形成。


3.运用板图——“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图”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规律和特点。


2.黄赤交角的形成。

3.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教学难点】1.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速度的变化。

2.黄赤交角的形成。



【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模式)】分组讨论,引入法


【教学用具】地球仪、三球仪、经纬模型仪、“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运动”比较表、图1.20、图1.22

投影片、板图——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总结上堂课的内容,引入本节内容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

 

 

 

 

 

自转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速度(角 速度与线速度)

 

 

 

 

 

 

 

 

黄赤交角

 

 

 

 

 

 

 

 

 

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的不断变化.

同学们!前面三课内容我们简单地了解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哪位同学能用简短的语言给大家归纳、概括一下?

在初中地理课本中,我们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已经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在这一节课上,针对地球的两种运动我们将做进一步的学习。上节课老师已经布置,让每个小组准备一个小地球仪。下面我们分成学习小组,来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老师打出正确表格让学生对照,进一步讲解:

 地球运动(无论自转还是公转)的方向统称自西向东,但若从极地上空看,情况就不同了。(用地球仪或三球仪做演示,边演示边解释)

除南北极点外,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处处相等,即(在黑板上推导)

360°/天(24小时) 15°/小时1°/415′/分1′/4

但线速度就不同了。(出示经纬模型仪)因为地球表面的纬线圈长短不同(可简单复习一下纬线的定义、特点),所以在单位时间内,地球自转在不同纬度上所转过的长度是不一样的,可从课文中1.19图上可看出。(打出图1.20投影片)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略微偏离轨道的中心,所以一年中日地距离不断随地球公转而发生细微变化,大约每年一月初,地球此时在公转轨道上距太阳最近,处在一个近日点上,此时地球公转的角速度略大些,线速度略快些(参考表说明);在远日点时刚好相反。

 

由于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两种运动是同时进行的(再用三球仪演示说明),这两种运动各自形成了一个平面(板书)

自转运动——绕轴运动:

赤道平面

地球运动

公转运动——绕日运动:黄道平面

由于这两个平面不是重合的,两个平面之间有一个夹角(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明白,教师可再用经纬模型仪进行演示:把讲桌中间的粉笔盒当作太阳,手拿经纬仪绕着讲桌转动,经纬仪中间的平面是赤道平面,把讲桌面看作黄道平面,这样在经纬仪的赤道平面与讲桌面之间就形成了一个夹角),这个角在天文上称为黄赤交角,目前是23°26′。(打出图1.22投影片给学生指出)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并且地轴的空间指向(地轴北端或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在一定时期内是不变的,所以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是在不断变化的。

 

 

 

学生思考、回答

 

演示自转公转,填写表格,逐步认识自转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角 速度与线速度

 

 

 

 

 

 

 

 

 

 

 

 

用小地球仪的赤道平面与另一纸片(表示黄道平面)演示黄赤交角.

 

 

 

 

 

 

演示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的变化.

引入新课

 

掌握自转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速度(角 速度与线速度)

 

 

 

 

 

 

 

 

 

 

 

 

 

 

 

理解黄赤交角的存在

 

 

 

 

 

 

 

 

 

出现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根源在于黄赤交角的存在.


【教学反思】


此内容很难很抽象,一定要多用教具,变抽象为具体,还要注意内容的内在联系,关键要讲解清楚黄赤交角的重大作用.注意讲练结合,助于学生理解.


 




老师评语

符合要求。

教学设计

最新教学设计

推荐教学设计

热门教学设计

热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