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教学设计 > 正文

作业标题 :教学设计与反思截止日期 : 2016-11-30

作业要求 :

要求:

1.必须是原创,抄袭将记 “0”分。

2.内容和格式必须与教学设计与反思模版要求相符合。

      3请在截止提交日期前完成,逾期无法提交。

注意事项:

1.请在作业要求左下方点击附件,将“教学设计与反思模版”下载下来,然后在 word中进行编辑,注意要删除内容说明蓝色部分),完成后再网上提交。为了保证辅导老师能清楚批阅大家的作业,请将内容全部粘到页面上,不要以单一的附件形式上传。

2.如教学设计与反思中用到图片,上传到编辑器时不能直接粘贴,必须用插入的方式,如图:

 

作者 :项目管理员

教学设计与反思

2016-11-10提交者:学员王春兰浏览(0 )【推荐】

 

  课题

人教版必修三、第七单元第9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作者及工作单位

 广东省珠海市斗门一中\王春兰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本模块有一条中国科技发展历程的线索(本课是关于现代中国的科技发展历程)

 2.教材的编写思路:中国科技发展历程:古代辉煌-近代衰弱-新中国振兴三条线索:本课有两条线:( 1)、明线:从核研究、航天技术、农业新品种研究、计算机应用、生物技术五方面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 2)、暗线:新中国成立后对党和政府发展科技的战略决策。 这两条线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3. 教材处理:借本课内容,使学生对中国古代、近代、现代科技发展的状况和呈现这种状况的原因进行归纳和分析。

 

 

学情分析

 

1.       学生的兴趣:各个领域的科技成就;科学家的科研历程中的感人事迹。

2.       学生的知识基础:对中国古代、近代科技的发展状况有所了解。

3.       学生的认识特点:对表象的东西容易认识和归纳;对现象后面的本质问题缺乏系统归纳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识记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2
 理解党和政府的战略决策与科学技术发展之间的联系,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
3
 探究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重新整合教材内容,用表格的形式展现,且由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填写,能迅速突破重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科学家们无私奉献、淡泊名利、坚持不懈;志存高远的事迹,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

 【教学难点】

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如何深入浅出准确简练的讲述本节课文所涉及的科学知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现代中国重大的科技成就

二、现代中国重大的科技成就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作用

三、现代中国重大的科技成就取得的原因 

 

 

一、出示一张从领域、成就、地到地位的表格。

二、出示若干反映以上科技成就对现代化建设发挥作用的材料。

三、让学生用分析古代、近代中国科技发展或衰落原因的思路来分析这个问题。

 

 

 

 

一、       根据课本上的相关内容填写表格上的内容

二、      由学生阅读材料后,归纳科技对现代化建设所起的作用。

三、学生可借助所学和课本上的相关内容分析、归纳这个问题。

 

 

 

 

一、培养学生的归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并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三、从而认识到科技进步与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状况相辅相成。 

 

 

 

 

板书设计

 

一、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二、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就取得的原因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从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特征来看,高一学生的思维方式正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已经初步具有了用抽象符号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但历史教学不能过度强调逻辑分析,还要注重历史学习的生动性,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教学反思

 

新课程改革要求要转变教学方式,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教学设计就是在这一精神的指导下设计而成的,本人认为有以下几点可取的地方:
1
、重新整合教材内容,用表格的形式展现,且由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填写,能迅速突破重难点。

2、在导入新课时联系已学知识,做到温故知新;在列举突出科技成就时结合了现实,注意课堂气氛的渲染;

3、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大量图片,让学生了解科学家们无私奉献、淡泊名利、坚持不懈;志存高远的事迹,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
    
当然,在教学实践中也有些不足,如没有照顾到基础知识、思维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使得有少部分学生难以完成教学任务。以后在实践中将会注意分组,由学习能力相对强的学生带动学习能力相对弱的学生,真正实现合作而有效的学生自主学习。

 

 

 

 

老师评语

附件

  • 19课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就(教学设计).doc下载

教学设计

最新教学设计

推荐教学设计

热门教学设计

热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