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教学设计 > 正文

作业标题 :教学设计与反思截止日期 : 2016-11-30

作业要求 :

要求:

1.必须是原创,抄袭将记 “0”分。

2.内容和格式必须与教学设计与反思模版要求相符合。

      3请在截止提交日期前完成,逾期无法提交。

注意事项:

1.请在作业要求左下方点击附件,将“教学设计与反思模版”下载下来,然后在 word中进行编辑,注意要删除内容说明蓝色部分),完成后再网上提交。为了保证辅导老师能清楚批阅大家的作业,请将内容全部粘到页面上,不要以单一的附件形式上传。

2.如教学设计与反思中用到图片,上传到编辑器时不能直接粘贴,必须用插入的方式,如图:

 

作者 :项目管理员

教学设计与反思

2016-11-10提交者:学员林勤浏览(0 )

 

教学设计与反思

基本信息

  课题

人教版必修二 探究活动 经济全球化

作者及工作单位

 林勤 珠海市斗门区第一中学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源于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II 第八单元的探究活动课。探究的主题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双重作用。

本单元的核心思想是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而全球化是世界经济的一个总的、宏观的大趋势。本单元13课的划分是把第二次世界后至今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二战结束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主要是美国建立了以它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这个体系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创造了相对良好的国际环境。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经济体系由于意识形态的斗争而相互隔绝。第二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末,这一时期,世界经济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格局多极化的一个表现,不同国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区域集团化中的地位、作用、所获得的利弊各不相同。第三阶段,是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主要是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两极格局的瓦解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也有利于国际贸易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适应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必然选择,面临着机遇,更面临着挑战,从长远来说,利大于弊。

13课的基础上,探究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及双重作用。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是重点,也是学生不易理解的难点,因为理论化的内容较多。因此,要充分利用生活化课程资源和网络资源,拉近理论与现实的距离,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自主构建起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及其双重作用的认识。

学情分析

认知起点:(1)在本课内容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本单元第1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第2课《当今世界的经济区域集团化》、第3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在区域经济集团形成过程中,不同国家(发展中、发达国家)所处的地位和获得的利弊也进行过思考;知道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及其影响,对世界贸易组织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了解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程及利弊。这为本课的探究活动准备了一定的知识铺垫。(2)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与全球化有关的事例,学生有直接经验,容易形成感性认识。

学习兴趣: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及未来生活有密切关系,只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并精心设问,将理性的、抽象的理论回归到直观的、形象的生活世界,易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高中生的形象思维继续发展,抽象思维也进一步提高,成人感日益增强,喜欢对社会问题及其根源刨根问底,有将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的可能性。

学习障碍和难度:对经济全球化中的概念、术语和理论性知识以及世界贸易组织的运行规则了解不够,理解不深;将生活经验概括成概念和理论的能力有限,限制了学生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及理解的系统化和深化。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大多数学生能识记经济全球化;理解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和国际分工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理解全球化是把双刃剑,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具有双重作用。进步较大的学生能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经济全球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大部分学生能就某个问题进行初步探究,能与小组成员合作,初步掌握多方搜集材料、整理、分析、展示材料的方法,体验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在讨论会上能口头表达自己的研究结果和观点,能倾听并理解他人的观点。进步较大的学生将能从感性的经验中抽象、概括总结出一些理性的认识和结论。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绝大部分学生能体会到经济全球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尽可能使大部分学生能认识到经济全球化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只有审时度势,积极应对,才能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成为受益者,树立积极面对现实、勇于迎接挑战的信念。

部分学生将能树立起主动关注社会现象、社会发展的自觉态度、为中华民族崛起奋发进取的精神和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并将关心的情怀和责任感转化为积极的学习行为。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将经济全球化这个很概念化的问题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形成全球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及其双重作用的理解。

难点:将对全球化的感性了解升华到理性认识,系统化和深化对全球化问题的理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准备

 一或两周

 

1、将学生分成六组,在衣、食、住、行、用、玩等方面中确定一个具体的研究问题,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经济全球化在这些方面的体现并探讨其原因及影响。结合学生的特点及具体情况分配各自的任务,指导学生设计调查表。

2、就如何开展社会调查及处理调查结果、对从生活及网络中搜集材料的途径和方法对学生进行简单培训,使学生初步掌握社会调查这种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各小组学生分工、合作,完成调查任务,并交流、讨论,小组形成共识,将主要观点写成调查报告或采访记,也可做成多媒体课件展示,或进行角色扮演,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包装”,准备在课堂讨论时汇报本组的调查研究成果。

 问题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经验、生活中引出

一节课

1、首先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到经济全球化就在自己身边,课本上的概念化术语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使课程由理性的、抽象的科学世界回归到直观的、形象的生活世界。再由浅入深的一步步使学生从感性认识深化到理性认识。

2、在直接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与同伴的交流,通过教师的引导,产生迁移,由已知迁移到未知,进而感受、理解全球化进程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和双重作用。

3、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主动探索,自我建构、自我生成新知,感受到现在是历史的延续和发展,逐渐学会用发展和联系的眼光去看待、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触摸全球化:我们的生活

导入:唐朝时,玄奘西行取经,往返于长安与天竺,用了几十年。今天我们从北京坐飞机去印度,只需要几个小时。而如果利用电话或是互联网,就可以和身在印度的朋友进行即时通话联系了。地球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全球化已成为“地球人都知道”的流行词语,全球化的触角也伸向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各组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向大家介绍本组的调查结果

探究全球化:我们的认识

1、播放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录像片段。提问:为什么中国一定要加入WTO?这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2、课件展示失去关税保护后,一些农产品的销售受到冲击的材料。提问:我国的农业将面临怎样的挑战?有何对策?

3、课件展示反全球化活动的组图。提问:为何在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趋势的同时,还会出现反全球化运动?

各组学生以本组的调查成果基础上,发表自己的看法,讨论全球化对对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经济发展的利弊。

直面全球化:我们的态度

1、课件展示《走向世界的海尔》案例。提问:面对全球化,被动应战和主动出击两种应对会有什么不同的结果?从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2、课件展示《打击盗版光盘》案例。提问:你身边有哪些不注意保护知识产权的例子?你认为有哪些好的办法来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在生活中应遵循哪些“游戏规则”?规则意识和诚信意识对我们的生活有何意义?

学生发表自已的看法,讨论、交流。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聚集经济全球化

一、触摸全球化:我们的生活

二、探究全球化:我们的认识

三、直面全球化:我们的态度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学习评价】

一、学生自我评价

评价内容

自我评价

本课学习中我最感兴趣的内容是:

我感到最枯燥的内容是:

我感觉最难理解的内容是:

对于本课内容,除了教材外,我还从以下途径了解了有关信息:

在课前布置的调查任务中,我的工作主要及完成情况是:

我是这样搜集和处理材料的:

对这课内容,我认为学习效果也许会更好一些的学习方法:

在学习中,我有无发现、提出问题?如有,是怎样解决的?

我有没有注意并吸收其他同学的学习方法和经验?

我与其他同学合作是否愉快?交流时是否注意倾听、理解、尊重别人的观点?

在本课学习中,我是否经常得到老师的关注?老师关注我哪一方面?我对此是什么样的态度?

在本课学习中,我最大的收获是?

在本课学习中,我感受最深的是?

学完本课后,有没有至今仍没弄懂的问题?如有,是什么?打算怎样解决?

学完本课后,我是否有还想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打算怎样研究?

自评等第(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二、小组成员评价

评价项目

评价成绩

评语

在本课学习中,是否积极承担学习任务

是否能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提出的问题是否得到了解决

在学习中是否有独特的见解

在学习中是否乐于帮助别人

是否注意吸取别人的学习方法和经验

与之一起学习是否愉快

布置的任务和作业完成情况

在本课学习中的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合理

该同学在本课学习中的表现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

该同学的表现还有什么有待改进的地方

同学评价等第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三、教师评价

评价项目

评价成绩

学生学习的精神状态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

学生掌握知识情况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

学生主动探究情况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

学生与人合作情况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

学生课前的调查情况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

学生完成调查和作业情况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

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识情况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

该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时表现出的最令人欣赏的方面是什么?

该学生在以后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你对该学生的寄语

教师评价等第(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

教学反思

各组学生对课前的准备存在着较大的水平差异,课堂展示和讨论良莠不齐,时间较难把握。

老师评语

符合要求

教学设计

最新教学设计

推荐教学设计

热门教学设计

热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