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标题 :教学设计与反思截止日期 : 2016-11-30
作业要求 :
要求:
1.必须是原创,抄袭将记 “0”分。
2.内容和格式必须与教学设计与反思模版要求相符合。
3.请在截止提交日期前完成,逾期无法提交。
注意事项:
1.请在作业要求左下方点击附件,将“教学设计与反思模版”下载下来,然后在 word中进行编辑,注意要删除内容说明(蓝色部分),完成后再网上提交。为了保证辅导老师能清楚批阅大家的作业,请将内容全部粘到页面上,不要以单一的附件形式上传。
2.如教学设计与反思中用到图片,上传到编辑器时不能直接粘贴,必须用插入的方式,如图:
作者 :项目管理员
2016-11-10提交者:学员孙书凯浏览(2 )
科目:语文 班级:高二4班 授课教师:孙书凯 |
【课题】诗歌如何写“景”抒“情”? |
【教学内容分析】 纵观近五年广东高考真题和全国高考题,诗歌鉴赏题中的诗歌题材都属于写景抒情诗,而且所占比例较大,写景抒情诗中的景与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能让学生把握诗歌中的景情关系,了解高考相关的出题方式,掌握写景抒情诗关于景情关系的鉴赏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
【教学对象分析】 1. 学情研究:学生喜欢诗歌,希望能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掌握一些答题技巧。 2. 知识基础:诗歌的基本知识、训练了学生理解诗歌表层信息的“四看”能力(看标题,看作者,看内容,看注释)。 3. 认识特点:该班学生整体较为积极,课堂气氛较好。 |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通过品读几组具有代表性的诗句,了解诗歌中景与情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掌握写景抒情诗关于景情关系的鉴赏方法和高考相关题型的答题思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提升鉴赏能力,从而增强应考信心。 |
【教学重点】 掌握写景抒情诗关于景情关系的鉴赏方法 |
【教学难点】 鉴赏题的语言表述 |
【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模式)】 悟导结合 讲练结合 |
【教学用具】 多媒体 |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一、 导入 诗是文学中的璀璨明珠,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说到:“一切景语皆情语。”正因为她地位重要,美丽动人,才要我们努力地去学习和研读,明代胡应麟《诗薮》中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写景抒情诗中的景与情。
二、 了解景与情的关系 (一) 品味:景与情的关系 给出四组具有代表性的诗句,让学生感受诗歌之美,品味诗歌中的“景”与“情”。 1.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2.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3.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孟云卿《寒食》)
(二)感悟:景与情的内在关系 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正衬 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反衬 三、 链接高考,蹊径初探 (一)探讨:高考出题形式 (二)题型示例:《绝句》(杜甫) (三)鉴赏方法 1.明确说出运用了什么手法。(明手法) 2.该种手法在诗歌中的体现。(阐运用)(要求:结合关键词句描述,并概括画面特点) 3.分析该手法所达到的描写景物的效果。指出诗中所蕴含的诗人情感。(析情感)(如闲适,愉悦,乐观,郁闷,烦恼,凄苦等) 四、 牛刀小试:《谢亭送别》训练 五、 布置作业 《鹧鸪天》 (张炎) |
PPT显示“2011—2015广东高考诗歌鉴赏题特点概述一览表”
PPT显示诗歌与图片,教师引导学生从景与情的角度鉴赏诗句。
PPT显示: 思考:这些诗句分别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这些情感是通过哪些景来表现的?
通过欣赏意象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什么样的景是乐景,什么样的是哀景,教师补充讲解:所有的景都是客体,情才是主体。 |
学生观察与思考
朗读并讨论诗句是如何通过景物来表达情感的。
学生回答并归纳景与情内在关系
通过题型示例学生总结出鉴赏方法
请学生板书答案,其他同学评分
|
1. 煽情导入,营造气氛; 2. 明确广东高考诗歌鉴赏题特点。
感受诗歌之美,品读诗句中的“景”与“情”,归纳出写景抒情诗中景与情的内在关系。
使学生明确高考题考查形式 使学生明确答题思路
巩固知识提升实践能力 |
【教学反思】
诗歌教学如何让学生掌握相关题型的答题方法,又不失去鉴赏诗歌本应有的美感,这是教学的难点,诗歌教学一定要让学生深入地解读,细细体会。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争取自己体悟总结出 “景”与“情”的关系。总之,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能自我感悟、自我体验、自我总结就好。 |
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能自我感悟、自我体验、自我总结 就能达到预期效果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