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标题 :教学设计与反思截止日期 : 2016-11-30
作业要求 :
要求:
1.必须是原创,抄袭将记 “0”分。
2.内容和格式必须与教学设计与反思模版要求相符合。
3.请在截止提交日期前完成,逾期无法提交。
注意事项:
1.请在作业要求左下方点击附件,将“教学设计与反思模版”下载下来,然后在 word中进行编辑,注意要删除内容说明(蓝色部分),完成后再网上提交。为了保证辅导老师能清楚批阅大家的作业,请将内容全部粘到页面上,不要以单一的附件形式上传。
2.如教学设计与反思中用到图片,上传到编辑器时不能直接粘贴,必须用插入的方式,如图:
作者 :项目管理员
2016-11-10提交者:学员陈坚浏览(1 )
教学设计与反思
(提交时,请将蓝色字说明部分删除。)
基本信息 |
||||
课题 |
语句补写 |
|||
作者及工作单位 |
斗门一中 |
|||
教材分析 |
||||
语言表达题中的“连贯”考点,因境补文题要求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近年来已成为全国各省市的热点考题。广东卷2014年也首次采用了这种题型。 |
||||
学情分析 |
||||
学生们虽然在第一轮中也接触了连贯这个考点,但只熟悉其中的排序题和语句复位题,对语句的补写的方法未能很好的掌握。 |
||||
教学目标 |
||||
1. 了解“补写句子”的题型和特点。 2. 通过练习,掌握本题型的解题方法。 3. 能够根据所给文段,补写出合乎要求的句子。
|
||||
教学重点和难点 |
||||
【教学难点】方法及运用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行为 |
设计意图 |
|
一、导入
二、根据示例,了解考点 1.2014年广东题分析 小结: 对应考点——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压缩、概括能力。 考查内容——所选文段贴近现实生活和学生实际,要求“根据上下文补出空缺部分的句子”,并有字数限制。 考查形式——以主观题为主,单独设题,分值为6分。 2.命题规律 (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 (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 (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 (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 三、有效的答题技巧: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 命运总是与你一同存在。①,虽然有时它深不可测;不要惧怕它的无常,虽然有时它来去无踪。在你彻底绝望的时候,②;在你得意忘形的时候,别忘了上帝手里还有一半的命运。你的努力越超常,你手里掌握的那一半就越庞大,你获得的就越丰硕。因此,你一生的意义就在于:③。
(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 (2)分清层次,判断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 (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 (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四、反复练习,熟练方法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请在横线处写一个总结句。(20个字以内)(3分)
五、例题引路,总结规律 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20个字。 伦敦奥运会吴景彪丢掉了中国队计划内的举重金牌,这也让这位小伙子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比赛结束的那一刻,他的情绪立即崩溃了。面对央视摄像机,吴景彪不能自已,突然鞠躬道歉,泣不成声:“我有愧于祖国,有愧于中国举重队,有愧于所有关心我的人。对不起大家!” 在“金牌至上”的重压之下,吴景彪哭了。吴景彪的哭声表明,(1)我们的参赛队员承受的压力太大 。“金牌至上”的背后其实还是践行着“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社会逻辑。所以,要化解运动员身上的重压,(2)我们必须学会真正地尊重所有参赛选手 :学着给所有失利者一个肩膀,学着给所有失利者一个鼓励,乃至一个公正的评价及待遇,学着向所有比赛参与者表达一种感激。如何对待金牌得主,如何对待那些失利者,其实这不仅仅是赛场上的事,(3)更是整个社会关于成败得失的价值观的问题。
补写句子涉及语法、修辞、逻辑等诸多方面,考察考生对信息的筛选、整合和根据已有信息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 六、布置作业
|
分析考情,说明语句补写这种题型近年来已成为全国各省市的热点考题。广东卷2014年也首次采用了这种题型。
教师讲解
展示PPT
评价学生思考结果
教师讲授
展示PPT
展示PPT
板书 |
学生倾听与思考 学生思考、讨论、作答
学生思考、讨论、作答
学生练习
|
引起学生对该考点的重视。
从实例中了解考点
了解命题规律
通过练习掌握答题技巧
通过练习,掌握答题规律
由实践到理论的生成
复习巩固 |
|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
||||
一、了解考点 二、 答题技巧 三、熟练方法
|
||||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
||||
|
||||
教学反思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