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陆建华 发布时间:2017-03-22 浏览数( 0)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建设探究
思维能力的创造性,是当今初中数学教学的着重点,是培养学生开放式思维的前提条件。思维的创新能力就是再创造学习和再发现知识的过程,是学生能不能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必备的方法技巧,在这个思维的过程中,学生要做的就是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师的教学。现行的北师大版教材在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方面,教材的灵活性很大,充分给教师和学生留足了创新空间,有些章节的内容学生可自己去研究思考,教材只是提示性地给了那么几句话。从培养创新能力的角度看,这种开放式的灵活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好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是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开展。
一、多角度的思考问题是高效课堂的前提条件
众所周知,一题多解在数学的王国中是司空见惯的,要想得到多种答案,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如果为了追求华而不实的教学艺术,那么不但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解题能力,而且在学生的思想深处还留下了思维不严密的祸根,为以后的教学埋下难以清除的毒瘤。所以积极地去理解多角度思维,才是科学的方法。为了说明多角度思考的问题,我举例来说明。如第一册教材中的第二章里,“a能表示什么”这节内容,有这么一道题:“请你观察一下图中的正方形个数与火柴棒根数之间有什么关系。”这道题如果不用多角度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对于学生就是很难的问题,如果变通一下换个角度去思考,就很简单了。其中一种简易的方法是让学生利用火柴棒来摆正方形,看看两者有什么关系,这样看似复杂的问题就简单化了。其他的方法,如分组研究,教师可以提前预设一定问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自然而然就知道了,同样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答案是一样的,然而探讨答案的途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二、创设问题情境是高效课堂的必要手段
为什么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认真地学习,回到家就不爱学习了,因为学生在教室里学习注意力集中,有学习的氛围,教师创设了一定的问题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的精力自然就集中了,回到家里学习的氛围情境没有了,所以一般情况下就没有在校时认真了。为了说明问题情境对高效课堂的积极作用,我举例来说。在“有理数加法”的教学时,不同的教师设置了不同的情境:
(一)第一个情境
李教师:按照坐标的方位,向东的方向为正,向西的方向为负,李小明同学先向东走了5米,回过头来又向西走了4米,我们的问题是:李小明相当于原来的位置,他现在原来位置的什么方向,相距原来位置有几米。学生张东:他现在原来位置的东边;相距原来位置1米。李教师:我们就用“有理数加法”的知识来说明,(教师板书)(+5)+(-4)+=?学生异口同声:等于1。
(二)第二个情境
王老师:学生都知道5+4=9,现在我们在初中知道了负数,那么能不能用负数的知识来演算5+(-4)这道算式呢?能说出计算结果的理由吗?现在大家分组来讨论一下:第一组:我们组答案是1,您说过,“+”可以省略,所以是5-4=1。第二组:我们组认为“-”,就是减去的意思,所以我们组的算式是5+(-4),我们的理解是在5的基础上减去4,就等于1。第三组:我们组的理解是,“5”是我们组的5位成员,把“-4”看作是有4人请假了,今天只到校1人,所以我们的算式为5+(-4)=1。第一位教师以教材为出发点,问题的指向性很强,给学生的暗示明显,那么学生“发现”问题就轻而易举了。但我认为缺乏一定的创新,对高效课堂建设也没有太多的意义。第二位教师的问题设置,创设了很好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这样的课堂我认为是高效的,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非常好的引导作用。
三、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是高效课堂的内涵模式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师生互动是一个很古老的话题,但是真正能把它使用好也不容易。如我在讲到“水位变化”时,就利用生活中的知识来说明高低变化的规律以及课本的曲线图像的起伏变化。又如股票对于现代人不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股票涨跌的曲线图,就是很好的教学实例。中国的蛟龙号是21世纪我国重大的科学创举,也是很好的例子。将上述股票涨跌的曲线图和潜艇的下潜上浮图绘制成表格,绘制成统计图。这些工作都由学生来完成,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好方法之一。只有通过自己实践探索,才能理解难以用语言来描述清楚的问题。我们还可以让学生从理论上探讨一些知识,上网搜索一些问题,在课堂上和大家一起交流,以此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再举一例来说明这个问题,比如多边形内角之和这一课,要从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连对角线,把n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然后求出n边形内角之和为(n-2)•180°。当讲到这里时有一个学生突发奇想,他不从顶点出发,而是从任意边上任意一点出发连接其他顶点,分成若干个三角形。这种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学生,教师要多多鼓励。当时我也觉得是一种创新能力培养的好机会,我就鼓励该学生说说这样分的道理,他说这样作出(n-1)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后n边形的内角和多了180度,应除去多余的180度,结果还是(n-2)•180度。这样看似复杂了,其实是一种发散思维的很好的表现。数学课就需要这样的思维,就需要这样的学生来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这样的教学才是有生命力的,才会越走越宽广。在教学这条路上,每科有每科的教学特点,在数学这门学科的教学当中,我始终认为要与时俱进,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只有在反反复复的学习当中,才能总结自己的经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在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上,我们要坚持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在高效课堂的建设上,我们始终要依赖学生,发掘他们的聪明才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主人,那么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才能走出自己的康庄大道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