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6-11-19  发布者:达瓦坚才  浏览数( -)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包含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三个要素,那么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践中我体会到最主要的是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一、尽量让学生探索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获得,还要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探索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把握时机设计探索性问题,提供学生自主探索的最佳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自我发现新知识。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初步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论文中》时,让学生自己探讨研究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与什么没关系?学生们用硬纸条反复演示,经过激烈讨论后,师生共同总结出:角的大小与硬纸条的长短没有关系,只与两根硬纸条张开的大小有关。这样引导学生动力手操作,自己探索获取新知识,有利于培养和形成学生勇于探索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鼓励学生质疑

创新的中学数学教学模式,不但要让学生想质疑,敢质疑,还要让学生主动质疑。在教学中,当学生思维停止或处于消极状态时,老师可以先精心地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模仿老师提问。提问的内容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既可以从算理、解法、知识间的内存联系上进行。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觉悟了提问技巧后,就可以在教学中留有一定时间让学生独立质疑,提供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例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后,教师引导质疑,学了比的基本性质后,你会想到什么性质?一个学生顿时举起手说:我想起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性质中没有用同时除以相同的数,而用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的说法?又有学生说:小数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有关系吗?学生的质疑情绪极其高涨,在充分讨论基础上,教师适当地点解开学生的疑团,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定义的联系和区别,牢固地掌握了比的基本性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多向求解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发散思维具有流畅、变通、独立三个特点,它要求学生在思维活动中灵敏,不限于某一方面,不受消极思维定势的束缚,能够从前所未有的角度,观念去认识事物,反映事物,从而产生超常的构想,提出独特的见解。

这样启发和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去解题,既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具体问题,又能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和开拓创新的意识。

三、联系生活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两者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存联系。实践是创新精神萌芽和成长的沃土,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了丰富的问题情境,学生的心智提供了交流的机会。在实践活动中,一方面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得到了巩固和提高;另一方面,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为了战胜困难,他们会全力以赴,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从而使创新能力得到发展。例如:教学“小数四则计算”之后,布置学生星期天同家长一起去买文化用品,在不超过10元或20元的范围内,看买哪几种文化用品,各买多少比较合适,然后,按各人的采购情况编成应用题。这个作业,要根据市场价格,家庭经济条件,个人需要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作出合理的方案,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才干的才能。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教师要以崭新科学的教学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教师创造性的教学劳动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要以教师人格的力量和高尚真挚的情感,以教学知识本身的艺术魅力吸引住每一位学生,使之受到感染和鼓励,从而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