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教学资源】课题:§2.1.1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

  发布者: 王瑞敏    所属单位:许昌高中    发布时间:2022-08-10    浏览数( -) 【举报】

课题:§2.1.1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对象:高中二年级学生

2.学科:数学

3.课时:2课时

4.教学内容:高中新课程标准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选修1-1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圆锥曲线的第一课时,它是继学生学习了直线和圆的方程,对曲线和方程的概念有了一些了解,对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坐标法研究曲线。椭圆的学习可以为后面研究双曲线、抛物线提供基本模式和理论基础。因此这节课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1. 法分析

结合生活经验观察发现、启发引导、探究合作。在学生的生活体验、直观感知、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逐步建构概念,为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打下基础。利用多媒体课件,精心构建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平台,启发引导学生观察,想象,思考,实践,从而发现规律、突破学生认知上的困难,让学生体验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获得知识,体验成功。主要采用探究实践、启发与讲练相结合

2. 学分析

从知识上看,学生已掌握了一些椭圆图形的实物与实例,对曲线和方程的概念有了一些了解,对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有了初步的认识。

从学生现有的学习能力看,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事物的能力,积累了一些研究问题的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语言转换能力。

从学生的学习心理上看,学生头脑中虽有一些椭圆的实物实例,但并没有上升为“概念”的水平,如何给椭圆以数学描述? 如何“定性”“定量”地描述椭圆是学生关注的问题,也是学习的重点问题。他们渴望将感性认识理性化,渴望通过自己动手作图、观察来辨析和完善概念,通过对比产生顿悟,渴望获得这种学习的积极心向是学生学好本节课的情感基础。

3.教学目标

1掌握椭圆的定义;理解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掌握椭圆标准方程的两种形式,会运用待定系数法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2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椭圆模型的过程,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类比、概括能力;通过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进一步掌握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坐标法,并渗透数形结合、等价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3通过课堂活动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抽象、数学建模核心素养。

4.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椭圆的定义和椭圆标准方程的两种形式

难点:椭圆的标准方程的建立和推导教学方法 

    5.教学准备

通过百度搜索与椭圆有关的图片资料,利用百度搜索相关的教学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自制教具:绘图板、图钉、细绳。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

 

 

 

 

 

 

 

 

 

 

 

 

 

 

 

情景1:用圆柱状水杯盛半杯水,将水杯放在水平桌面上,截面为圆形.当端起水杯喝水时,水杯倾斜,再观察水平面,此时截面为椭圆形.(演示)

问题1:联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是椭圆图形?

 

 

 

 

 

 

情景2:

 

 

 

 

 

问题2:1)圆是怎么画出来的?

2)圆的定义是什么?

3)圆的标准方程是什么形式的?

猜想:1、椭圆是怎么画出来的?2、椭圆的定义是什么?3、椭圆的标准方程又是什么形式?

 

 

 

学生观察

 

 

 

学生举例

 

 

 

 

 

 

 

 

 

 

 

 

 

 

学生思考后回答。

 

 

引入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自然引入新课,同时与其实际相联系,拓宽学生思维,发展他们联想、类比能力。

使学生在感叹祖国科技辉煌发展的氛围中认识椭圆。

用类比的思想,通过已经学过的圆的知识猜想椭圆,开展后续教学。

互动探究

 

 

 

形成概念

探究1

将圆心从一点“分裂”成两点,给你两个图钉,一根无弹性的细绳,一张纸板,能画出椭圆吗?

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图,使其探究性学习,再提出以下问题:

思考1:在纸板上作图说明什么?

思考2:在作图过程中,有哪些物体的位置没变?有哪些量没有变?

思考3:若调节两图钉的相对位置,所得到的图形有何变化?

根据椭圆画法,从中归纳椭圆定义——与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为定长(绳长)的点的轨迹为椭圆(绳长大于两定点间距离).

动态演示动点生成轨迹的全过程,印证猜想

 

同桌同学按照老师的要求合作画图,并思考轨迹上的点具备什么特点。

展示学生成果。请学生代表本小组交流探究结论:

给学生提供一个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机会;通过实验让学生去探究“满足什么样的条件下的点的集合为椭圆”;让每个人都动手画图,自己思考问题,由此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互动探究

 

 

 

深化概念

探究2

在绳长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两个图钉之间的距离,画出的椭圆有何变化?

当两个图钉重合在一起时,画出的图形是什么?

当两个图钉之间的距离等于绳长时,画出的图形是什么?

当两个图钉之间固定,能使绳长小于两个图钉之间的距离吗?

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的点的轨迹叫椭圆。

教师指出:这两个定点叫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椭圆的焦距。

思考1:焦点为的椭圆上任一点M,有什么性质?

令椭圆上任一点M,则有

补充:时,轨迹是线段;若时,无轨迹。

思考2:刚才在画图时,大家的绳长是一样的,但是画出的椭圆一样吗?椭圆的圆扁程度与什么有关?

F1 F2位置越近椭圆愈圆,F1 F2位置越远椭圆

 

 

 

 

 

利用动画显示结果

 

 

 

学生通过课件观察变化情况

 

 

请学生给出经过修改的椭圆定义

 

 

 

 

 

学生思考后回答

使学生经历椭圆概念的生成和完善过程,提高其归纳概括能力,加深对椭圆本质的认识,并逐渐养成严谨的科学作风

 

 

 

 

 

 

 

 

 

 

 

 

 

 

研讨探究

 

 

 

推导方程

前面我们已经得到椭圆的定义,那么由椭圆定义,我们能不能推导出椭圆的方程。

问题3: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①建系、取点;②列式;③代换;④化简;⑤证明

下面由同学根据这两个问题分组讨论椭圆方程的求法。(1)要建立椭圆方程应该如何建立坐标系?

2)椭圆上动点M满足什么条件?

尤其在化简过程中,对于根式的处理,学生会感到困难,教师进行提示。

 

(把学生推导椭圆方程的具有代表性的方法,在实物展台上投影。)

问题:通过对比学生求出椭圆各种形式的方程,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哪一种方程最简洁?

方程)(☆)叫做椭圆的标准方程。它表示焦点在轴上,焦点坐标为,其中

),它也是椭圆的标准方程

此时,椭圆的焦点在轴上,

焦点坐标为,其中

我们可以发现,以上两种方案是最好的。

问:观察一下焦点分别在x轴、y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如何根据方程判断其焦点在x轴上还是在y轴上?(看分母大小,哪个分母大焦点就在哪一条轴上)

说明:

(1)在两个方程中,总有a>b>0

 (2)椭圆的三个参数a、b、c满足: a最大

(3)要分清焦点的位置,只要看的分母的大小。例如椭圆)当时表示焦点在轴上的椭圆;当时表示焦点在轴上的椭圆。

 

 

 

学生回答

 

 

 

 

学生先独立思考,之后全班交流,确定最后的解决方案,然后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之后再交流。

 

学生思考后主动发言回答。

 

 

 

 

 

 

 

 

 

 

 

 

 

 

以上三条,尽量由学生总结出

 

 

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通过坐标系的不同选择,用不同的方法得到不同的方程,通过比较体会曲线的方程的不确定性,理解曲线与方程的关系,感受恰当选择坐标系的优越性,感受标准方程的简洁、对称、和谐之美,并在实践中通过对比提高决策能力、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简约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例题研讨

 

 

 

变式精析

1.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  a =4,b=1,焦点在 x 轴

(2)  a =4,c=      ,焦点在 y 轴上

(3)两个焦点的坐标是( 0 ,-2)和( 0 ,2)   

        并且经过点( -1.5 ,2.5)

:  (1)因为焦点在x轴上,所以设所求方程为

∵     a=4, b=1

∴   所求方程为

(2) 因为焦点在y轴上,所以设所求方程为

 

∵    a=4,  b=1

∴    所求方程为

(3) 因为椭圆的焦点在y轴上,所以设它的标准方程为

                                                                        由椭圆的定义知,

 

 

 

 

所以所求椭圆方程为

2.我国发射的神舟八号飞船变轨前,是在以地心F2为一个焦点的椭圆轨道上运行,已知它的近地点B距地面200公里,远地点A距地面330公里,并且F2A、B在同一直线上,地球半径约为6371km,求轨道方程(精确到1km)。

 

 

 

学生独立完成学生讨论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解决情景设置中的问题

练习检测

 

 

当堂巩固

1、如果椭圆上一点P到焦点F1距离是6,则点P到另一个焦点F2距离是        

2、 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1)两个焦点坐标分别是(0,2),(0,-2),椭圆经过点P

(2)a+b=10,c=

学生练习

 

检测学习成果

 

总结概括

 

 

 

课后提升

最后进行课堂小结,先由学生小组讨论,再个别提问,然后集体补充,最后教师才引导和完善。师生应共同归纳本节所学内容、知识规律以及所学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这一节课你收获到了什么?

布置作业

层次1

1.教材练习A 3.4题  练习B  第二题

2.你能用直尺和圆规作出椭圆上的任意一点吗?作图的依据是什么?根据你的作图方法,能找到与之相应的方法求出椭圆方法吗?

 

层次2

课后利用【百度搜索】深入的对椭圆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解。

学生总结出在知识、数学思想等方面的收获

 

 

 

 

 

 

 

 

 

 

 

摆脱传统教学中教师小结的做法,以表格形式出现,让学生自己总结,加深对本节课内容的认识 

 层次1的目的是强化巩固本节内容

层次2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数学文化品位。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整个教学过程为:提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归纳反思——提高。在问题的设计中,从多角度探究,纵向挖掘知识深度,横向加强知识间的联系,这样的设计不但突出了重点,更使难点的突破水到渠成。

本节课以问题为纽带,以探究活动为载体,学生在自觉进入问题情境后,在问题的指引下和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探索、体验、反思等活动把探究活动层层展开、步步深入,亲身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使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获得数学的情感体验,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同时在思想方法运用、思维能力等方面得到提高和发展。课堂进行中通过实际操作、多媒体课件演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让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把学生的学习过程转变为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希望对学生的思维品质的培养﹑数学思想的建立﹑心理品质的优化起到良好的作用。

本节课学生活动较多,知识拓展较深,运算较困难,因此本节课不能按预计完成,剩余问题下节课解决。


附件

  • 《椭圆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doc  下载 预览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