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课堂实录】清风徐来,赤壁有声

  发布者: 刘宸    所属单位:许昌高中    发布时间:2022-08-30    浏览数( -) 【举报】

清风徐来,赤壁有声

许昌高级中学  刘宸

经典古文《赤壁赋》是高一的课程记叙了作者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虽然文中流露出一些怀才不遇的消极情绪,但也反映了作者豁达乐观的精神。

第四段,是苏轼针对客之人生无常的感慨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客曾“羡长江之无穷”,愿“抱明月而长终”。苏轼即以江水、明月为喻,提出“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的认识。如果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天地的存在不过是转瞬之间;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则事物和人类都是无穷尽的,不必羡慕江水、明月和天地。自然也就不必“哀吾生之须臾”了。这表现了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他赞成从多角度看问题而不同意把问题绝对化,因此,他在身处逆境中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而后,作者又从天地间万物各有其主、个人不能强求予以进一步的说明。江上的清风有声,山间的明月有色,江山无穷,风月长存,天地无私,声色娱人,作者恰恰可以徘徊其间而自得其乐。此情此景乃缘于李白的《襄阳歌》:“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进而深化之。

本以为高一学生很难理解这篇飘逸古文的内涵,但是没想到学生知识储备丰富,对苏轼很了解,主动积极的探讨了“文中的客人是否真实存在”的问题,出乎我的意料。我将学生的精彩发言记录了下来。

胥朔铭发言:“主客问答的情景描绘的不可谓不生动,但以故事描绘的生动来判断客人是否存在是不严谨的。苏轼本身创作水平非常高,对他来说编造一个故事无异于探囊取物。当年苏轼参加科举考试引用一个典故,主考官欧阳修都不知道是取自哪部经典,后来一问才知是苏轼自己杜撰的。苏轼编创的故事能当时的文坛盟主都蒙骗过去,更不用说我们这些芸芸众生了。

吴懿宁发言:“客人不存在,那个所谓的我也不存在,有可能这篇月下泛舟赤壁也是被编造出来的,就像戴望舒《雨巷》所呈现的女子也不存在。这篇只是苏轼被贬,心里的矛盾引发的天人交战,采用主客问答的方式将自己矛盾的心理用文字做载体的方式抒发出来,表达自己身处逆境却仍然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和自己对宇宙的感悟。”

焦焱发言:“我中的苏轼是乐天派,他会以乐观的心态面对世事沧桑,虽然生命短暂,人固有一死,但他不会执着于惋惜死亡会把他带走,他不会总是诘问‘而今安在哉’,而是享受生活,努力写文章,好好做人处事。这和史铁生在《好运设计》中的思想异曲同工,‘一个只想使过程精彩的人是无法被剥夺的,因为死神也无法将一个精彩的过程变成不精彩的过程’,‘当生命以美的形式证明其价值的时候,幸福是享受,痛苦也是享受’。有这样宽阔胸怀的苏东坡,乐观的心态,面对逆境依然从容不迫,这样的苏东坡,真的极富人格魅力,我们只好爱他了”。

教学本就重在启发,思考,探索,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独特意义的个体,我们需要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因此在共同的学习环境和活动中,我们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发挥学生的特长,展示学生的个性。当他们的回答已经足够深刻,并体现了自我的思索,这节课我再讲什么就失去了课堂的价值和探讨的意义,就此结束这节课,留给学生一个美好的《赤壁赋》。


附件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