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日志 > 正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发布者: 火培培    所属单位:许昌县长村张乡黄庄小学    发布时间:2022-09-15    浏览数( -) 【举报】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许昌市建安区长村张街道办事处黄庄小学  火培培

近年来,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越来越成为教师课堂上组织教学的必不可少环节。作为一种颇具创意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它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性活动来达成课堂教学目标,并使学生个性与社会性协作发展,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但实际上,以我校为例,身处城乡结合处,绝大多数学生是留守儿童,或外来务工随迁子女,父母平时受多种因素影响不能很好的陪伴孩子,缺乏先进有效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孩子们日常生活中普遍缺少父母关爱,尤其是精神世界的关爱,缺乏竞争意识和合作技能;老师受专业素养的制约,虽然有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但缺乏深入有实效的策略,所以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应用中,常会出现一些问题:有的教师为要有小组合作这一形式而合作,使“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主体参与效率低,往往出现启而不发、各唱各调、好学生的一言堂等现象;以合作学习代讲、代练;评价时轻个性发展、创新精神导向,轻集体评价……上述现象严重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应有的效果,也与面向全体,发展个性的教育观背道而驰。

《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建立合作学习机制,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发展的需要。在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加强合作,善于交流,能充分地展示他们或正确或错误的思维过程,体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我下面就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1.合理创设情境,激发合作意识

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教材编辑了大量的情境教学内容,图画精美、生动细腻,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为我们创设情境提供了生动有趣的素材。五、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快速发展时期,叛逆心理较强,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但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办法就是描述一个生动的故事或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件,要解决的问题就包含在这个故事或事件之中,实际上就是为学生设置了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情境,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例如:我在教学一册的《位置与方向》时,创设了一个财主家的三个儿子找宝藏的故事情境;在教学《黄金比》时,创设了给老师设计高跟鞋高度的生活情境;在教学《确定起跑线》时,创设了带领学生进行百米赛跑的情境……象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很多。总之,创设情境,可以将数学知识融入孩子们的生活,学生乐于接受,并乐于积极和身边伙伴合作探索问题解决之道。

2.明确学习任务,引导合作过程

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也就是教师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方法,评价的标准等等。这些任务除了具有一定的合作价值外还可以分解,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共同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的任务,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例如:在教学第二册《统计》这一内容时,我向学生提出了学习任务:明天下午第二节课是体育锻炼课,老师想安排一些你们喜欢的运动项目,到底安排哪些运动项目呢?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调查与统计一下吧!孩子们明确了学习任务,便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完成自己的任务去了。

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后,教师就应立即引导学生开始合作、探究,这是小组合作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并且学生每个人都必须有一定的责任分工,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也就是说,学习任务已经落实到个人,小组的成员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新课程改革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营造一种探究的氛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共同探究,尝试合作学习知识的乐趣。例如:在学习《数与形》时,我让孩子们分组续图,于是孩子们有的指挥,有的手拿彩笔做颜色填充,有的充当标杆,有的用尺子量……每个人都兴高采烈,洋溢着主人翁的自豪感。孩子们不仅续画了图形,锻炼了动手能力,同时学会了如何说服别人,如何从善如流,更尝到了合作的乐趣!

3.恰当安排小组,有效互学展学

听课过程中发现很多课堂分组采用就近原则,四人一组或六人一组,往往造成优等生一言堂,中等生随波逐流,后进生落落寡欢,游离于小组之外。我将我的学生按绩优生、中等生、后进生3人一组的形式重新分组,绩优生为小组长,每两小组(6人)一大组。日常合作学习一般3人为一组,中等生、后进生谈想法,绩优生做补充,其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此外,如遇大型综合实践活动,六人小组为单位,在合作中,小组的成员还应有一定的分工,即每一位学生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激励者、检查者、记录者、报告者、操作者等等,而且小组角色应该互相轮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例如:我在让孩子分小组学习确定起跑线时,小组内有教师,有学生,有记录,还有裁判,学生的分工非常明确。又如:在开展圆的周长教学时,孩子们相约带来了瓶盖、线绳、剪刀等物品,动手画、绕、剪、算……教室里热火朝天秩序井然。开展这样的学习活动,如果不分组,如果不分角色,全班一起做这样的游戏,耗时又耗力。

互学、展学环节是学生交流、评价也就是学生间总结学习成果、教师接受信息反馈并做出判断的过程。在学生交流时,我要求每组安排中等生鼓励后进生上台展学,要求学生尽量清楚表达个人或小组的意见,如有不妥,小组长可以补充,同时还要求学生学会真诚的征求其他组的意见或评价其他组的见解,以博采众长,积极总结。记得我在教学第三单元册《分数除法》时,课堂上出现了这样一幕:一个三人小组在组内讨论的基础上,3人一起大步走上讲台,按他们自己的分工,三个学生都有事做,即一个说题意,一个说确定算法的依据,一个板书算式,最后一个向大家征求意见请问同学们还有什么意见吗?这时,只见台下举起了一双双小手,这个说:还有一种算法,你们怎么没发现呢?那个问:都学习了方程法了,你们为什么还要用算数法算呢?还有的问:为什么你们的算式和第三小组的不一样呢?你们能再解释一下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吗?等等。面对这每一个问题,台上的小组均派出代表作了认真的回答和补充。我抓住时机,对这个小组的交流进行了简短的评价,并提出给这个小组的成员加一分,在其它组的掌声里,这个小组的成员带着自信、带着微笑回到了座位。当时,我真的为孩子们所表现出来的高昂的合作热情和超常的合作能力所折服,我意识到:孩子们在合作中成长了! 

4.结合自主探索,教师因势利导

自主探索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自主探索这个前提,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又要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与人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例如:我在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时,当“涨了还是跌了?”这个问题提出来后,我没有急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去解决问题,而是让学生先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举起了一双双小手,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我说:孩子们,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交流!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学生出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假设法、举例法、……象这样建立在学生自主探索基础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我认为非常必要!教师有意识为学生提供探索空间,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使学生体会到了合作创新的乐趣,学生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学得快乐。

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与指导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旁观,更不能做下一环节的准备工作,而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对不清楚任务的小组说明操作程序;对开展得很顺利的小组予以及时的表扬;对合作交流中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提供及时的点拨;对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查;对小组成员的各司其职进行监督等等。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指导,就能避免短暂热闹却华而不实的无效合作场面的出现,就能使学生的合作更得法,交流才更有效!

5.及时多元评价,培养团队精神

新《标准》指出:“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和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要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因此,我不断优化评价,激励学生合作的积极性。

1)多使用鼓励性评价和期望性评价。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师的期望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成为他们继续合作探究的动力。当学生在合作探究活动中有气馁迹象时,教师应该用热情的言语、热切期望的眼神去激励他们,告诉他们通过小组的合作一定可以成功,给学生以自信。当学生经过合作讨论后提出探究设想或在合作活动中取得一定进展时,教师要应以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对他们合作成果予以表扬鼓励。因为教师的信任和鼓励是学生进步的巨大动力,可以激励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2)合理使用延迟性评价。适当延迟评价更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有效促进合作学习的开展。如学习稍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时,一位学生根据 “ 某工厂今年上半年完成计划的60%,下半年完成上半年的60%,该工厂今年完成全年计划生产量了吗?”提出:解这类题目只要把两个60%加起来和100%比就可以了。教师这时既不作完全肯定,也不作一口否定,而是组织大家开展小组讨论。最后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只有在单位一相等的时候才可以将两个60%加起来时,教师再适时评价肯定他们的集体合作探究的成果。这样教师运用多种评价策略,可以使学生保持合作的热情,积极参与合作探究活动,把评价的重心放在合作的过程中,放在合作成功的体验中,放在学生的进步与提高上,有助于学生合作兴趣的培养与合作技能的提高。

此外,为培养团队精神,提高合作意识,我经常在课堂教学中适时组织一些竞赛,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也可以使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相互关爱的真挚情感。更重要的是,通过评比,小组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就有了同学的帮助,成绩将会逐步得到提高。因此,适当开展竞赛活动,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有利于强化合作学习的意识。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好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从尝试成功的喜悦,能培养团体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总之,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合作的精神和能力,学会在合作中自主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人格的完善。我将继续予以探索实践,力求教育教学效果最大化。


附件

  •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docx  下载 预览

研修日志

最新研修日志

热评研修日志

热门研修日志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