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研读《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版)》 作业周期 : 2022-07-15 2022-08-15

小学研修坊

作业要求: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版)》,教育部教材局局长田慧生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此次修订,全面落实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结合义务教育性质及课程定位,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请您认真研读《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版)》,结合工作实际谈谈您的认识。

要求:

  1. 认真研读,结合工作实际谈自己的认识。

  2. 将自己的认识撰写成800——1000字的文章。

  3. 请务必原创,如有抄袭,将评为不合格。

  4. 时间:2022年7月15日----8月15日。


发布者:小学坊坊主

研读《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版)》

提交者:学员火培培    所属单位:许昌县长村张乡黄庄小学    提交时间: 2022-08-14 10:17:42    浏览数( 14 ) 【举报】

学深研细 努力践行

             —— 研读《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版)》有感

许昌市建安区长村张街道办事处黄庄小学 火培培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并将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作为一名一线小学数学教师,经过20余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深刻地明白新课标是未来十年课改的指挥棒,是教师读懂新教材、新教参背后的逻辑基础,是教师撰写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的重要参考,课标中的教学提示、教学建议是大单元设计、学程设计的重要依据,课标中的学业质量标准是教师作业设计、命题设计的重要标准。所以我利用暑假时间研读课标以及新课标修订组的专家对课标修订背景、课程实施、方案、评价改革等方面的相关讲座和文章,再加上此次许都名师培训第三阶段的线上以及线下学习交流,能够聆听专家教授、优秀同行的真知灼见,感触很深。

一、要深入学习、细致研读《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及其相关周边。

在研读课标的过程中,我感觉很多的内容都似曾相识。育人目标、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都在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重要讲话讲座、教育教学专家教授著作文章中有所接触,也有一定的认知,但是受理论性阅读力薄弱、缺少课标术语相关的背景知识、学习路径不科学的制约,总感觉对新课标的理解还不够系统深刻,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如何更好、更高效地贯彻落实有一些粗浅的想法,但是同样不够系统具体。所以,我感觉在很长的时间里,自己需要反复研读课标,研读课标是一件常读常新的事情,不同阶段来读会有不同的收获的。同时,更多的研读课标周边,尤其是修订组专家的解读,真得对教师个人领会课标精神有很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二、要努力践行,在日常教育教学全过程深入贯彻落实新课标要求。

    如催允漷教授所言:教育目的就是想得到的美丽、课程标准是看得到的风景、教学目标就是走得到的景点。人是需要一步步“树”起来的。育人目标地达成不是凭想象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每一位一线教师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中坚持不懈地贯彻落实,时刻牢记我们要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通过学习研讨,我认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要注重以下几点的落实:

1.基于内容结构化的教学实施

数学新课标内容具有整体性、一致性和阶段性的主体结构化特征。内容结构化能够凸显知识的关联,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学科基本原理;有助于知识与方法的迁移,“核心概念(大概念、大观念)”可以把主题内零散的内容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实现知识与方法的迁移,用少量主题的深度覆盖替换学科领域中对所有主题的表面覆盖;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使学生学习变得更轻松持久。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一是要积极主动地探索实施大单元教学。教学设计时改变过于注重一课时为单位的教学设计,注重基于单元的整体分析,对关键内容的深度探究,通过核心概念的感悟和知识与方法的迁移,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逐步形成核心素养。二是要积极开展主体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方案》中要求各门学科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而《标准》中则指出综合实践领域“重在解决现实问题,以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主,主要包括主题活动和项目学习等。一二三学段主要采用主题式学习,第四学段可采用项目式学习”。比如“营养午餐”的教学就不能简单的在课堂上借助PPT带领学生分析组合搭配方式并渗透健康饮食价值观,可以引导学生采用项目学习来探究健康饮食的原理、方式等,扎实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融入知识地主题活动,比如“欢乐购物街”“时间在哪里”等;带领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比如“度量衡的故事”“校园平面图”等。

2.基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教学探索

以昨日之法教今日之生,我们将剥夺其未来。《方案》指出,要充分利用新技术的优势深化教学改革,实现素养导向、学科实践、综合学习、因材施教。学生的信息化素养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需的必备品质,教师必须提升自身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在教学中合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实现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学会并掌握“微课”制作方法,运用到前置性学习以及课后学习中,借助技术手段对学习效果进行调查以实现“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更好的体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升自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自己的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关注其整体性、一致性和阶段性,正确制定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整体把握教学内容,选择能引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方式,进一步加强综合与实践,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争做“四有”好老师,当好学生的“引路人”。


附件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22-09-26 21:50:35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