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研修作业 > 正文

作业标题:观看《指向核心素养的单元作业设计与实施》讲座后,设计一个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单元综合 作业周期 : 2022-07-15 2022-09-15

小学研修坊

作业要求:

要求:

1.设计的作业是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单元综合性作业。
2.写清楚设计意图和具体内容及实施步骤。
3.请务必以单元为单位设计作业。
4.请务必原创,如有抄袭,将评定为不合格。
5.时间:2022年7月15日---2022年9月15日。

发布者:小学坊坊主

观看《指向核心素养的单元作业设计与实施》讲座后,设计一个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单元综合

提交者:学员万永生    所属单位:襄城县文昌小学    提交时间: 2022-08-01 15:01:17    浏览数( 6 ) 【推荐】 【举报】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美术实践性作业设计案例

——以《传统中国节寻觅家乡味》单元为例

襄城县文昌小学  万永生

《艺术课程标准》提出以落实“核心素养”为主线,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艺术活动。美术学科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新课程标准对美术作业设计与实施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明确美术作业观念,构建单元作业体系,优化作业设计方法,成为美术学科作业改革的重要任务

一、单元作业概况

“双减”的背景下,基于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为了落实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在教学中达成目标,我们尝试打破美术教材的课时顺序编排,将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彩泥世界欢乐多》与《做一道拿手“菜”》这两节课与中国传统节日和中华特色美食文化巧妙结合,进行了重构与再设计。以《传统中国节,寻觅家乡味》为主题(以下简称《家乡味》),优化了美术单元化教学作业设计,侧重于作业内容生活化、人文化,作业类型多元化,作业形式分层化。

(一)作业类型设计多元化。

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美化环境与生活,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美的情操,完善人格。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所以我们在作业类型上设计了信息搜集题、连线题、分析整理题、表演评述题和欣赏评述题、技法探究题、艺术表现题、审美应用题、实践操作题和展示评价题等。

(二)作业完成形式层次化。

学生个体存在着独特性和差异性,在小学美术实践性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结合学生思维能力、认知水平特点,巧妙设计多层次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自由选择,提供机会让学生找到学习的兴趣,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二、案例征文

(一)学科核心素养细化

艺术源于生活,生活是文化的沉淀。第1、2课时作业内容通过探寻中国传统节日和特色美食、分享传统节日习俗、实地探访中华美食和特色小吃,使学生了解了中国传统节日的历史文化渊源,在熟悉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受到中国美食文化的熏陶,构建敏锐的“审美感知”素养,提升学生对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和中华美食的“文化理解”素养。请学生给家长做“小助手”观察菜肴的制作过程,贴近学生生活,既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增加了学生对美食颜色与造型的直观感知,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第3课时通过欣赏特色美食、中式面点等图片、视频资料,让学生在视觉感受中强化对传统美食的审美体验,进而发展超轻黏土等媒材造型能力的“艺术表现”素养。第4课时创设节日氛围(过春节、年夜饭、逛庙会等),在情境中使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和美食文化的巧妙融合,不仅提升综合应用学科知识的“创意实践”素养,而且形成了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华美食“文化理解”素养。

实践不只限于对书本知识本身,更应在于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文化解读:美术作品大多都具有文化内涵以及深层含义,作为教师不仅需要让学生懂得基础知识,还要让他们懂得对美术作品的文化、内涵进行解读,这便是美术素养所应具备的最高境界。

(二)单元大概念架构

1:《家乡味》单元各类目标关系表

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

课时作业目标

发展核心素养

目标

单元作

业目标

1课时

1.观察回忆生活中的传统节日和特色美食,上网搜集相关资料。

2.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实地探访中华美食和地方特色小吃。

3.给家长做“小助手”,学习菜肴的制作过程。

1.能够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传统节日和特色美食的相关信息。

2.通过拍照,视频介绍传统节日和特色美食,完成一幅日记画。(作业分层)

3.在家长指导下进行一次家务劳动,观察菜肴的形状和颜色等。

构建敏锐的审美感知”素养,提升学生对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和中华美食“文化理解”素养。

能理解判断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和中华美食文化熟练掌握超轻黏土的制作技法,并灵活应用混色技术。并尝试用超轻黏土等媒材创造性表现中华美食造型及感受传统节日和中华特色美食的巧妙融合。

2课时

1.分享交流有关传统节日的习俗和特色美食的图片,视频等。

2.分析特色美食的菜肴的形状和颜色搭配等,总结简单的美术语言。

3.学生能把节日和特色美食进行联系,理解节日和美食的关系。

1.能对传统节日的习俗和特色美食的图片进行简单的评述,可以融入音乐说唱,舞蹈表演,数字媒体等。(作业多元)

2.能对菜肴的形状进行分类,综合分析颜色搭配的方法。

3.能把节日和特色美食进行正确的连线。

发现传统节日的习俗和特色美食的形状和颜色搭配之美,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和中华美食“文化理解”素养。

3课时

1.欣赏特色美食、中式面点、冷雕等图片、视频资料,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2.通过观察特色美食,分析制作技法,并灵活应用混色技术。

3.指导学生用超轻黏土等媒材进行创作,完成一道“拿手菜”。

1.对特色美食、中式面点、冷雕等欣赏后进行语言评价。

2.熟练掌握超轻黏土的制作技法,并灵活应用混色技术。

3.能独立用超轻黏土等媒材进行创作,完成一道“拿手菜”。(作业分层)

发展超轻黏土等媒材造型能力的“艺术表现”素养。

4课时

1.引导学生正确给一年中的传统节日排序。

2.创设春节的节日氛围,把学生的作业集中展示,组织展示活动。

3.分享“年夜饭”,一起“逛庙会”,感受传统节日和中华特色美食的巧妙融合。

1.正确给一年中的传统节日排序。

2.班级内一起营造的节日氛围,把作业集中展示,互相欣赏。

3.课后作业:创作生活中蔬果的摆盘,提升生活品质,为家人做一道“爱心菜”。

全面提升学生综合应用学科知识的“创意实践”素养。

大概念单元化教学不但使得教学知识点脉络清晰,整个教学内容更具系统性和结构性,并且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效率。单元化教学实际上也是先将教学内进行拆分然后再进行重组的过程,我们在现有内容的基础上,重新进行整合与规划,然后再开展教学工作。

我们以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美食的融合为大概念,共同设计指导人教年级上册《传统中国节,寻觅家乡味单元(如表1),本单元是围绕传承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与中华特色美食专题角度进行重组构建的,较好地体现了本单元的合理性、综合性、结构性特征。

(三)整体教学流程透视




image.png

《家乡味》单元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欣赏纪录片,走进餐厅和小吃街等活动,提升了学生们对于中国传统美食的认同感。借助美食背后的节日习俗,学生了解了中华美食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作用,人们品尝美食,创造美食,感受浓浓的家乡味,中国味,感受我国博大精深的文明,源远流长的文化。从视觉艺术到味蕾体验,从动手实践到心灵震撼,从古老的启蒙到现代的文明,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位,体现出不同的使用价值,异彩纷呈。让学生从一节课出发,去追寻我国的饮食文化,爱上中华美食,像打开一扇门,让学生走出去,去拥抱更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四)作业具体内容设计

《家乡味》单元的作业目标是:能理解判断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和中华美食文化的联系,并尝试用超轻黏土的各种技法创造性表现中华特色美食。四个课时的教学目标与作业目标逐步实施并实现,从而系统性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积极体现跨学科的特征与五育并举的育人思想。

单元作业是由课时作业构成的(如表3),因此作业存在纵向关系。单元内连续课时布置的作业,在内容上要具有衔接性、递进性;在要求上,一个单元内对于同一种知识、技能在不同课时要有差异性和进阶性,用来考查学生在单元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在《家乡味》单元作业设计中,我们着力培养学生“艺术表现”素养,学习超轻黏土表现技法贯穿始终,并在单元教学目标与作业任务中不断巩固、递进与提升。单元内的不同课时作业形成有序的递进关系,避免了不同课时的作业出现机械重复的情况。另外,《家乡味》单元作业设计关注提升学生“文化理解”素养,课程教学与作业目标都强调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和中华美食文化的融合中形成“了解认识—喜爱认同—主动表现”的过程。

3:家乡味》单元课程目标与作业内容、类型、形式关系表

课程目标

作业内容

作业类型

作业形式

1.结合生活实际和网络资源,探寻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和特色美食,对中国传统节日和中华美食巧妙融合。

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及特色美食。

信息搜集题

图文结合

把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和特色美食找到合适的搭配。

连线题

口头表达

说出中国主要传统节日的顺序及代表性美食,正确给一年中的传统节日排序。

分析整理题

口头表达

2.通过实地探访和图片视频欣赏中华美食和地方特色小吃,感受美食之形美、色美、味美。

走进餐厅,小吃街,实地探访中华美食和地方特色小吃的造型和色彩特点。

信息搜集题

图文结合

用自己的语言,从形与色方面向大家介绍一道自己喜欢的美食。

表演评述题

综合展

欣赏特色美食的图片、视频等,分析中华美食和地方特色小吃的造型和色彩特点。

欣赏评述题

口头表达

3.分析特色美食的形状和颜色搭配等,总结简单的美术语言,探究超轻黏土的制作技法和混色搭配。

熟练掌握超轻黏土的制作技法,并灵活应用混色技术。

技法探究题

手工

观察美食的形与色,并尝试用泥超轻黏土等煤材创作一道拿手菜。

艺术表现题

手工创意

创作生活中蔬果的盘,提升生活品质,为家人做一道“爱心菜”。

审美应用题

生活实践

4.通过学做小厨师,给家长做“小助手”,学习一道菜肴的制作过程,创作日记画,创设节日情景,集中展评,深刻理解中国传统节日和中华美食的巧妙融合。

在家长指导下进行一次家务劳动,学习菜肴制作过程,观察菜肴的形状和颜色等。

实践操作题

生活实践

完成一幅日记画,介绍中国传统节日和特色美食。

艺术表现题

图文结合

创设节日情境--过节、年夜饭、逛庙会等,作业集中展示,互相欣赏。

展示评价题

综合展

我们从学生生活出发,提出认识身边的特色美食,了解中华美食文化构成,尝试利用课余时间走进真实情境去发掘其内涵并完成作业。

当学生带着单元作业深入了解之后,会发现其中蕴藏着许多有趣的文化内容,还会在传统节日中找到有关美食的记忆和文化传承长久不息的精髓,由此对中华特色美食产生另一番喜爱之情。最后,在回归课堂提升表现技能后,学生可以创造性地表达对中国传统节日和中华特色美食的新认识,这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思维的过程,是达成“文化理解”必须要经历的过程。

(五)作业质量效果评估

在《家乡味》单元作业设计中,我们优化了单元作业结构,合理分布作业类型与难度等要素。评价的内容是紧紧地围绕所设计的教学目标达成情况,通过对比学生所完成的教学目标和预期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判断教学的质量。通过这种师生之间的综合性单元学习评价方式,对教学模式不断优化和改进。

据测算,作业的效度、信度都在较高水平,同时,我们做到了课时作业、跨课时作业、单元整体应用作业、跨学科融合作业等多种形式有机组合。此外,作业的评价方式也具有规范性和一致性特点,教师使用该作业设计完成评价,并在教学中反馈改进。

三、作业案例特色说明

(一)多元设计作业形式

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既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在无形中拔高了自己的优势,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基于以上目的这就要求老师作业设计上的形式应多样化、分层次,更好地适应每位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差异性,同时也做到了与其他学科的延伸。

(二)合理分层布置作业

合理分层布置作业,对于美术学科来说是一种合理的教学手段。并且要促使他们向更高层次努力,敢于挑战难题。对其深入分类的探究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体验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感,给学生创设了区别于传统教学的舞台,从而使学生都能得到较好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实现真正的减负增效

基于单元的整体教学强调的是整体,要求将知识点置于完整的学科体系内去建构理解,帮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快速掌握。而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将核心知识放在单元整体中去审视,在有效避免教学目标过度细化的同时,确保了知识体系的完整建构,从而有效提高课堂质量和效率。

四、结语

“双减”政策背景下,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美术实践性作业设计,作为课程有益的补充,是构建完整知识体系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重要阵地。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完成作业任务,并在活动的真实情境中提升收集整理、分析判断、表现表述、解决问题等综合素养。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22-09-26 20:37:16

研修作业

最新研修作业

推荐研修作业

热门研修作业

热评研修作业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