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教育反思 > 正文

作业标题:我的教育教学经验 作业周期 : 2022-07-06 2022-09-06

初中研修坊

作业要求:

要求:

  1. 必须原创,结合个人工作实践,有理论有实践。

  2. 字数不少于3000字。

发布者:初中坊坊主

我的教育教学经验

提交者:学员陈俊锋    所属单位:许昌市东城区许昌学院附属中学    提交时间: 2022-07-22 12:02:55    浏览数( 3 ) 【举报】

我的教育教学经验

                            生物学科落实德育教育

许昌学院附属中学  陈俊锋

 

2018910,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讲话时强调: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习近平还强调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

生物学是反映生命的发生、发展、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当然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中学生物教师担负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合格人才的任务,生物教师既要教书,更要育人,做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实现育人。因此在新形势下,教师更应重视生物学科的德育功能,充分挖掘生物教材德育素材,采取多种形式的德育措施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德育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总体目标。

一、 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1、深挖教材中德育功能的内容

爱国是每一个公民应有的基本素质和应尽的基本义务,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是中学生物学科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必须高度重视的方面。中学生物教材中有很多有关爱国主义的德育素材,如果能充分利用则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德育素材和元素,要找准知识传授、技能训练与德育教育的有效结合点。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中共介绍了11 位中外科学家的故事。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阅读这些科学家尤其是王应睐、袁隆平、李时珍等中国科学家的故事。尤其是今年逝世的被国际上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培育出了杂交水稻,被誉为粮食生产上的一次“绿色革命”,面对已取得的巨大成就,他曾这样说:“外国人能做到达到,我们能做到,外国人不能做到的,我们也一定要做到!”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到我国在生物学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对世界的重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在讲授八下第五章《病毒》的时候,我结合现在肆虐的信管肺炎病毒的疫情,以数据和事实讲授我国和美国政府对待疫情所采取的截然不用的做法,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出来我们党和国家在控制疫情方面做出的巨大努力和牺牲,以及我国人民的众志成城。从而以这种简单而有效地方式很直观地让学生体会到热爱党和国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注重爱家乡教育,引导学生爱家乡爱祖国

爱祖国、爱家乡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一个连自己的家乡都不热爱的人是不会热爱祖国的。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爱家乡的教育,积极挖掘乡土材料。比如许昌市的市花——荷花,我在编辑许昌市中招模考试题的时候,就把荷花为主题结合中国历史文化编辑了一道模拟题,即考察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又从文化方面使学生体会到了荷花的历史文化之美,取得很好的家乡教育的作用。类似的情况,还有以许昌世纪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编辑一道有关细菌和真菌方面的模考试题,后来这道题还被河南省中考试题改编后采用。再比如,我以河街腐竹和榆林小米以及许昌的中央公园编辑了相关的模考试题。这些试题的编辑使学生增加了许昌的了解,加深了对许昌的认知;使学生发现了家乡的美,为自己的家乡感到自豪,从而热爱自己的家乡。

二、结合生态环境资源的现状,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源于环保教育,其实就是要从根本上促进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如果没有及时进行环保教育,而是在人们长大以后生活习惯就已经形成的时候才进行教育,要进行环保要实现低碳发展,对于大多数成年人来说就很难接受了,因为成年人很难改变自己固有的生活习惯和认知意识。但是如果能够在学生时代,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度会比成年人高很多。而且以后的环保教育成本就会低很多,而且这种习惯学生一旦养成了就很难改变。因此环保教育从小做起,甚至从幼儿园开始。作为中学生物学科教师我们更加有责任、有义务、有意识、有能力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也使学生能够真正的参与到到环境保护中来,这样也能够为以后的环保事业培育出更多优秀人才。

八上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明确指出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丰富性,同时也指出了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也面临着来自不同方面的威胁。而教材中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则进一步指出,环境因素更多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通过对这些知识的讲解,让学生既为我国丰富的动、 植物资源的丰富而感到自豪,又增进了他们爱护环境、 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最终引导和落实习总书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使学生认同总书记的这个发展理念,从而进一步提高全民族现在和未来的环保意识。

三、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强化德育教育渗透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份文件中有个词引人关注:核心素养体系——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中学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四个维度,即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

1、生命观念的培养

生命观念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经过实证后的想法或观点,是能够理解或解释相关事件和现象的品格和能力。现如今社会上出现各种虐杀小动物;校园暴力;学生自杀等现象屡有发生,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在于人们对于生命的漠视和忽视。教育是心灵的碰撞、思想的沟通、人格的平等、精神的契合。因此在生物学科教学中落实生命观念的教育是刻不容缓,也是大有可为的。比如人教版七下生物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一章第四节《人的生殖》的时候,我结合教材的内容,引导学生对于每个人生命的诞生进行深度的思考,体会到生命的来之不易和母亲怀孕的艰辛;从而使学生领悟到我们应该去尊重、敬畏和关爱每一个生命。再如,讲授环节动物的时候,引导学生思考做完实验后要把蚯蚓放回大自然的原因,进一步使学生关爱每一个生命,关爱大自然。

2、理性思维的培养

理性思维是指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应该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发展理性思维,能够基于生物学事实和证据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 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等方法,探讨、阐释生命现象及规律,审视或论证生物学社会议题。这种理性思维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培养。人教版七上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二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这一章为学生的理性思维培养提供了很好的素材。这一章通过显微镜的使用,层层递进地了解动植物细胞的结构,进而归纳总结出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科学探究的培养:

科学探究是指能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结果的交流与讨论的能力。教师要紧扣教材内容,依托教材中科学家的探究科学的精神积极渗透科学品质的教育;加强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创新教学方法,培养科学能力。比如我在讲授八下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一章第四节《鸟的生殖和发育》一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剥鸡蛋,进而讨论出鸡蛋的各个结构和作用。即完成了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4、社会责任的培养:

社会责任是指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作出理性解释和判断,尝试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的担当和能力。学生应能够以造福人类的态度和价值观,关注涉及生物学的社会议题,参与讨论并作出理性解释,辨别迷信和伪科学;形成生态意识,参与环境保护实践;主动向他人宣传健康生活和关爱生命等相关知识;结合本地资源开展科学实践,尝试解决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教育的主体是人,教育的目标在于人,教育即为了人的生成。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表达一种思想,即真实永恒的幸福是追求真理、经验到真正的智慧所带来的快乐,教育最终目的正在于对绝对真理的追寻。教育即在追求真理的同时,认识自我,超越自我,获得自由,使人成为应该成为的人。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们只有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才能在生物学科教学过程中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才能真正、主动地落实立德树人为目的的德育教育,才能实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殷切期望。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22-08-10 17:09:13

教育反思

最新教育反思

推荐教育反思

热门教育反思

热评教育反思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