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原因:
抄袭 广告 违法 脏话 色情 其他
原因补充:
您目前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再进行操作。

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教育反思 > 正文

作业标题:观看崔允漷教授的新课程解读 作业周期 : 2022-09-13 2022-09-26

小学研修坊

作业要求:

  1. 请观看崔允漷教授的新课程解读。

  2. 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请原创,不少于1500字。

发布者:小学坊坊主

观看崔允漷教授的新课程解读

提交者:学员芦惠君    所属单位:许昌市古槐街小学    提交时间: 2022-09-17 15:00:52    浏览数( 6 ) 【举报】

听崔允漷博士讲解新课标有感

许昌市古槐街小学 芦惠君

本次听崔允漷博士的讲座给我的感觉,崔博士语言风趣,采用通俗易懂的例子解释新课标中不易理解的内容。

一、新课标设立的意义

崔博士首先从国有层面分析新课标设立的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教育改革,教育事业中国特色更加鲜明,教育现代化加速推进。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细化为课程应着力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明确了新课程标准的方向及意义。

二、核心素养为中心的课程标准

崔博士从双基到能力到素养的转变谈新课标与老课标的不同。本次新课标的改革,遵从的是全人教育理念,强调素养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不仅要学知识,更要会用知识,将以学科实践为依托,构建实践型育人方式。为更好落实核心素养,每门学科在课程目标中设立了自己的独特的学科素养。

这次课程改革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为更好落实核心素养,每门学科在课程目标中设立了自己的独特的学科素养。要达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首先要深刻领会《课程标准》对信科技学科的具体要求,认真分析《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我通过对课程标准和纲要的分析理解,建立起本学科的知识体系,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信息意识、信息道德和信息能力。

信息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学生体验,离不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教师通过对教材的深入分析和理解,从而确定出本节课的基础知识与技能,确定该节课的三维目标,确定教学策略,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精细实施课堂教学,更好地帮助学生获得能力素质的提高。

三、创设真实的情境,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的培养

对教材的要求是四个性,不要用未来的不确定性,教育未来的主人。本次课程标准以核心素养为中心,围绕着课程性质、一致性,核心素养有整体性、情境性、反思性,简单来说是真实情境下的能力。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学习情境的设计者和信息资源的采集者,在教学中以故事、作品展示、操作演示等导入新课,在教学新课环节,设计巧妙的问题激情引趣,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在作业设置上力求新意、可选择性、层次性、趣味性,学生可以根据实处自己掌握情况有选择的完成自己喜欢的题目。例如在一些作品设计课堂中,我会引导学生分析其他学生的作品,发现优秀作品的“优秀”在哪里,不足的地方的在哪里,然后总结出制作的作品的要求及注意事项,而不是老师刻意提出作品应有的要求,避免学生的逆反心理,变相的与学生达成一致意见。

四、新课标标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评价方式

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

新课标中小学评价以核素养导向评价,注重学生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引导,在评价过程要求教师改进结果性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传统教学的评价观是“以教师评价为中心,以结果评价为中心。”这种评价方式制约着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成为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一个关键性因素,评价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淡化结果性评价。

在评价时采用多角度评价,取消分数、等级等一刀切评价形式;例如在课堂学的第五个环节互相欣赏,淡化作品本身,谈收获、谈感受,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互相欣赏,收获友谊,享受成功带来的愉悦。这种评价方式给予学生付出的肯定,使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感受自己的不断成长和进步,树立自信心,激励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养成乐于自学的好习惯,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想学”“我要学”,学生学习的格局发生根据性转变,逐渐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

五、学科之间相互的融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崔博士还讲到了,课程结构基于也做了一定的调整。比如:整合小学原品德与生活,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开设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将劳动、信息科技及其所占课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

崔博士还讲到新课标增加了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提醒教师注重结合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突破学科边界,开展跨学科教研,设计出主题鲜明、问题真实的跨学科学习活动。信息素养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生活的问题,使学习高效,使生活高质量。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运用到学习中去,通过信息技术与语文、数学、音乐、科学、美术等其它学科双向融合。

老师引导学生在其它学科课堂以信息技术为平台,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获得知识,并进行交流展示。例如学生课前“准备”通过网络进行查找资料全面了解学习内容、提前学习,下载相关的图片、文字、视频、或课件在交流平台上相互分享、交流。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利用信息技术绘制图画、处理音视频编辑软处理音乐课的乐曲,利用PPT课件制作其它课堂展示内容,课后利用信息技能进行校外随时沟通、交流,或者在网上查找其他好的学习资料进行查漏这补缺。

通过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有效融合教师尊重了不同层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遵循了教育规律,改进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信息技术的学习不孤立,不仅达到巩固信息技能的操作,更让学生感受学习信息技术作用。

从新课标的订立到现在听了很多场次的讲座、学习,每一次学习都有不同的感悟,每一次学习后的反思都在促进着教学我思想上的变化。


附件

  • 听崔允漷博士讲解新课标有感-芦惠君.docx 下载 预览

老师评语

评语时间 :2022-09-27 00:16:31

教育反思

最新教育反思

推荐教育反思

热门教育反思

热评教育反思

AI推荐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