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简报 > 正文

学习简报 第一期

2016-12-03  发布者:张春红  浏览数( -)

本期导读

卷首语

今日主题

作业精选

精彩点评

    学员心声

2016年涟水县中小学教师网络远程培训活动已经开始,我们将共同经历网络的支持下,与专家交流,与同伴交流,与自己交流……

广大教师付出那么多努力和辛苦,追求的又是什么呢?追求上好一节课,追求学会一个知识,追求做好一个反思,追求尽快理解新课程,追求尽快成为优秀教师……我们在追求一种研修文化层面的构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研究,学会充分发掘出自己的独特潜能与创造性。

然而,我们最终追求的是心灵的安静,称之为心静。在这个物质财富越来越丰富的时代,人们的追求日趋多元化,心灵愈加躁动不安。留住宁静,守住真诚、善良和纯洁的心灵,已成为当今教育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

   让我们共同努力,迎接新课程,实践新课程,直面新课程,为全国的数学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今日主题

题一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背景、理念、研制过程 
1 、 认真研读《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说明标准和大纲的主要变化。 
2、《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哪些课程基本理念,它对我们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有什么启发?
3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哪些课程目标,它对我们思考和把握新课程的教学有什么启发?
4 、以必修第一模块为例,自己分析一下与过去大纲的目标和要求的异同,做一个模块的教学设计。
5 、 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分析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对数学和数学教育的影响,它对我们的教学有什么启发?

真研读《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说明标准和大纲的主要变化。

: 通过对《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学习,我认为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以下基本理念:1.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2.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3.有利于形成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4.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5.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6.用发展的眼光认识双基7.返璞归真,注意适度的形式化 ;8.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9.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10.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机制。

对我们理解和把握新课程的启发:
1)以三维目标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
2)以过程的形成性展示为主开展课堂教学;
3)以主题性(课)、主体性(生)、研究性(师生)为主开展课堂教学;
4)以师生有效的双边活动为途径充分体现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

答:数学课程改革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这种变革的实质就是师生关系的重新确立,教师要从以往知识的讲授者、拥有者、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帮助者,与学生平等、自由、合作地进行数学知识地学习、数学思想方法地挖掘,这种师生之间平等、合作、交流的关系使得教师的教学权与学生的学习权能在一个适宜地平台上达到和谐。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在求学的过程中能够不断质疑、反思、提问、操作、实验、互相探讨,平等参与教学过程,建构动态发展的知识体系,能真正成为数学知识的建构者、发现者,不断地增进自信心、理解力、领悟力、洞察力.同时也能不断增进师生相互理解、尊重、信任,建立起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共同感受、体验、体会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课程发展的重要场所。

师生关系的改变意味着教学方式的变革,这种变革的本质是师生双方思想的大解放,使得师生能在一种新的环境中创造性地进行教与学,教师超越教学霸权、学生超越学习被动,真正受益者是师生双方。尤其是学生在变革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开发潜能、发展个性、提高素质,以灵活地方式去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空间想象、抽象概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演绎证明、反思与建构等数学思维过程,获得学习与探究数学的真工夫,教育教学的硬本领。

现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它正在以不同的方式广泛地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 。因此新课程提倡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鼓励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探索数学体系中的一些重要的性质定理,其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当代数学发展的技术特点,深化对信息技术本质特征的认识。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特点、性质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教育部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并针对课程实施中的重要问题提出了建议。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哪些课程目标,它对我们思考和把握新课程的教学有什么启发?

答:首先次此新课程改革的整体目标有所改变(三维目标)知识技能的目标、过程与方法的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知识、文化积累是基础,能力发展是核心,情感态度养成是灵魂,是保证能力发展和知识、文化积累的必要条件。那么,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三维目标呢。?? 首先是以学生的学为基础,淡化教师的主导地位。布鲁纳认为:"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创设一种能够使学生独立探索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积极的探索者。"课堂教学虽然应当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天地,但教师绝不是袖手的旁观者。教师应当积极地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采取适当的学习方法。并且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主动积极的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参与的基础上指导。教师第一要利用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第二要千方百计拓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空间。第三,适当组织专题性探究活动。教师要注意在学生的能力和知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学习方法,在指导的过程中和指导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能力。

其次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要积极赞赏学生,努力树立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联系,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的学习主体有效地参与学习的过程。

再者目标任务要多样化。对每个学生来讲,他们各自的知识结构,人生经历,生活阅历,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都存在差异,这些差异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所以,教师要能够使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所达到的目标任务多样化。让个人基础不同的学生达到适合自己发展需要的目标要求。这样,学生在达到自己的目标任务的前提下,也都能够享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才会对学习充满信心,才能更顺利的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

精彩点评

1. 课程教材体系结构严谨,逻辑性强,语言叙述条理清晰,文字简洁、流畅,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注重对学生进行基础训练等;

2. 教学强调概念理解和基本技能训练,强调为学生铺设合理的认知台阶,强调变式训练等;

3. 学生学习刻苦,基础扎实,运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强等。

针对问题进行改革

1. 数学教学不自然,强加于人,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内部动机都有不利影响;

2. 缺乏问题意识,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不利;

3. 重结果轻过程,掐头去尾烧中段,关注知识背景和应用不够,导致学习过程不完整;

4. 重解题技能、技巧轻普适性思考方法的概括,方法论层次的内容渗透不够,机械模仿多独立思考少,数学思维层次不高;

5. 讲逻辑而不讲思想,关注数学思想、理性精神不够,对学生整体数学素养的提高不利。

处理好数学课改中的各种矛盾关系,把握平衡不走极端而到达光辉顶点

1. 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

2.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3. 基础与创新

4. 数学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

5. 数学化与情境化(直观与逻辑、具体与抽象等)

6. 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7. 过程与结果

8. 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

简报

最新简报

热评简报

热门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