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简报 > 正文

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浅谈

2016-12-04  发布者:朱月光  浏览数( -)

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浅谈

最近通过教师培训这一平台让我对陈君华的批判性思维又有了新的认识,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绝不能忽视对学生未来成长起关键作用的思维批判性品质的养育。语言不仅是交际工具,也是思维工具。语言与思维互相联系相互促进,对学生学习数学也起到非常好的辅助作用。因此,作为数学学科教师的我要将实实在在的培养计划付诸教学活动过程。那么,在教学中,我如何依据思维批判性的特点具体落实培养措施呢?我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运智用力。

1、倡导学生打破常规,标新立异。 很多伟大的发明,都是因为敢于打破常规,不循规蹈矩。我们每个人都知道钢铁的密度比水大,因此推测钢铁在水上必然下沉就是顺理成章的了,甚至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用实验来验证这一点。然而,如果这个常识占据我们的头脑,并阻碍我们的思维的话,恐怕到今天我们也只能划几只木船来作些短程的航行。

2、倡导学生质疑,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 不盲从,不迷信,有主见,不固执,是一个人良好的自信心的体现。这种独立人格的形成与思维的批判性的成熟是同步的。正确的质疑是思维的批判性的外在表现。应鼓励学生多生疑,敢于否定前人,不盲目迷信书本,勇于质疑。勇于提出问题是一种可贵的探索求知精神,也是创造的萌芽。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充分肯定质疑在科学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他曾说:“不怀疑不能见真理,所以我希望大家都取一种怀疑的态度,不要为已成的学说压倒。”对已有的学说和权威的、流行的解释,不是简单地接受与信奉,而是持批判和怀疑态度,由质疑进而求异,才能另辟蹊径,突破传统观念,大胆创立新说。

3、倡导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平等地交换意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靠教师进行灌输,让学生死记硬背。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创造一种使学生身心极大解放的“敢想别人不敢想的事、敢说别人不敢说的话、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探讨问题,支持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求异思维,给学生个体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空间。

简报

最新简报

热评简报

热门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