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简报 > 正文

分享一篇压强教学设计思路

2016-12-13  发布者:张得中  浏览数( -)



压强教学设计思路

镇江市第四中学 周小奋

学习目标:

1.通过典型例举,认识压力.

2.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

3.应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4.通过对比法,理解压强.

5.会测量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

课堂结构:


主要活动安排:
1.趣味实验“将图钉“吹入”木板”,一只图钉能钉进木板,钉板没有进入木板.
2.引入活动“用吸管扎奶茶杯”(两只吸管一尖一平),分析奶茶杯受力情况,引入压力.
3.体验活动“纸杯站人实验”,提供猜想依据.
4.体验活动“用手掌和手指挤压气球”,体验用形变量来反应压力作用效果.
5.探究活动“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关系”.
6.测量活动“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

主要策略、方法:
1.趣味实验“将图钉“吹入”木板”;会让同学们非常惊讶.特别是一只图钉进入木板后,学生会猜测钉板也能钉进木板,但是实验结果却是不能.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

2.引入活动“用吸管扎奶茶杯”;老师事先准备了两只封口的奶茶杯和两支吸管(一平一尖),两位同学上台表演,平口的扎不进去,尖口的一扎就进去.教师展示两支吸管的不同之处,对比“吹图钉”实验,同学们立刻就知道了为何出现这两种不同的情况.教师进一步提问,扎吸管时奶茶杯受到了几个作用力?学生回答:重力,支持力……压力!教师立刻提问:压力?压力作用在哪个位置?它的方向如何?随即例举竖直方向、水平方向、斜面上的压力示意图,总结压力的特点.
3.体验活动“纸杯站人实验”;取出一个纸杯,放在桌面上,请同学上来用一个手指把它压扁(教师提问:请说说你压扁杯子时的体会.学生:加大压力才可以压扁).取出六个纸杯放在水平地面上,上方放置一块木板,请一位同学站在木板上面,纸杯没有被压扁(学生惊讶),让体重最大的同学站在上面,纸杯被压扁.学生能根据此现象猜想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有关.
4.体验活动“用手掌和手指挤压气球”,学生能体会到压力作用效果可以用形变量来间接地反映出来.
5.探究活动“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受力面积的关系”.学生分组实验,交流汇报.
得出结论: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展示两幅图片;站立在地面上的大象和脚尖直立的芭蕾舞演员.
 

芭蕾舞演员体重为475N,表演时足尖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9.5cm2;大象的体重为6×104N脚掌与地面接触总面积为2400cm2如果以如图所示的状态站在同一片沙地里,谁会陷得更深?
学生经过思考后提出:相同的受力面积比压力.

 教师追问:怎样得到相同的受力面积?
学生:压力除以受力面积,并完成计算比较.

不用“教”学生自己完成知识的迁移,得到了压强的定义,而且思维活动层层深入,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6.测量活动“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
男女生各一名站立,教师提问:“谁对地面压强更大?”学生意见不一,决定实验测算.

利用PPT提示数格子的方法.
准备A4纸,在纸上打印10×14的方格,格子的边长为2cm.一般每只鞋印面积的格子总数在4080格之间.

 

简报

最新简报

热评简报

热门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