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2.5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4)

2016-12-10  发布者:杨万  浏览数( -)

数学教学设计

教  材: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年级上册)

    者:杨万(涟水县红日中学)

 

2.5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4

教学目标

1.掌握有理数的加法、减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减法运算;

2.了解加与减两种运算的对立统一关系,初步掌握数学学习中转化的思想方法;

3.通过积极参与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及其应用的数学活动,体会相应的数学思想、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

识.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加法、减法法则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有理数加法、减法的运算.

教学难点

探索有理数的加与减两种运算的对立统一的关系,初步掌握数学学习中转化的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教师)

学生活动

设计思路

创设情境

先看一个例子:

(-8)-(-10)+(-6)-(+4),

这是一道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题,你会做吗?请同学们思考练习.

学生列出算式后,提出问题:怎么进行这里的减法运算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是什么?

由问题的给出,激发学生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兴趣.

 

探究归纳

  全班交流:老师适时引导、指导、边讨论边总结如下:

  (1)上题可以按照运算顺序,从左到右逐一加以计算;

  (2)上题通常也可以用有理数减法法则,把它改写:

(-8)+(+10)+(-6)+(-4),

统一为只有加法运算的和式,把加减法统一写成加法的式子,有时也叫做代数和.

 

 

实践应用

根据有理数减法的法则,一切加法和减法的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

.

  

  例5 计算:

  (1258

214251217.

 

 

在一个和式里,通常把各个加数的括号和它前面的加号,省略不写.如(-8)+(+10)+(-6)+(-4)可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81064 .

像这样的式子仍看作和式,读作“负8、正10、负6、负4的和”,按运算意义也可读作“负81064”,在这里把除第一个数外的数字前面的符号都可看作为运算符号,又可看作性质符号,这样,性质符号与运算符号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有时可以互相转化.

  

  例6 计算

  

 

 

  例7 巡道员沿一条东西向的铁路进行巡视维护.他从住地出发,先向东走了7 km,休息之后又向东走了3 km,然后折返向西走了11.5km.此时他在住地的什么方向?与住地的距离是多少?

 

 

 

 

 

 

         

1258         214251217

25+(-8)       14(25)12+(-17

=(25)+(-8     (1412)+[(-25)+(-17)]

7+(-8           26+(-42

=-1                 =-16

 

 

 

 

 

 

 

 

 

 

 

说出算式表示哪几个数字的和.让学生独立先算,然后选取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请同学板书.

 

 

 

解:如果把铁路看成数轴,巡道员的住地看成原点,规定向东为正,那么根据题意,可得

73(11.5)1011.5=-1.5

答:此时巡道员在住地的西边,离住地1.5 km

 

展示了处理有理数混合运算的基本思路与方法——转化,将式中的“减”转化为“加”,然后根据加法法则求出结果.

 

 

 

 

 

 

 

 

 

 

 

 

 

 

 

 

 

 

 

 

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用数学方法研究实际问题.

交流反思

  1.小组交流上面练习完成情况,评判正误;

  2.通过上面探索有理数加减法统一成加法及应用过程的数学活动,你有什么体会吗?请哪一位同学来交流一下.

  一个含有加减混合运算的式子,通常先把加减运算统一成加法,然后写成省略括号的和的形式,可以按“和”的意义或“运算”的意义来读,并且能按“和”的意义来求出结果.

 

 

巩固练习

  课本P38练一练.

 

 

布置作业

  课本P39-40习题2.567.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由加法到减法,是学生学习的转折点,所以用了数学的“转化思想”来解决这个问题:由减法自然地变成了加法,知识有了连贯性,学生的思维也有了连贯意识,这对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的“转化思想”起了一定的作用.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