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怎样激活数学课的课堂气氛

2016-12-10  发布者:冯素云  浏览数( -)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加籍华裔江绍伦教授指出:“在课堂情境中,重要的事就是以相互信任为基础的师生关系……与教师的态度和师生关系相比,学校里的一切材料、设备和场地的重要性便居于第二位了。”师生关系好,彼此心理相容,教与学双方都会沉浸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之中。教师讲解激情满怀,生动传神,学生学习全神贯注,兴趣盎然。反之,师生关系不融洽,学生必然会感到一种心理压力,教师教学也不能得心应手,课堂气氛势必沉闷、呆板。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创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的基础。平日,教师要注意深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交知心朋友,建立起深厚的师生感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亲切的眼神、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缩短师生心灵的差距,真诚地关怀和帮助每个学生,充分尊重他们,信任他们。要允许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允许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允许学生质疑问难,对他们充满爱心、关心、热心、耐心和信心巧妙拨动学生的情绪之弦,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教”。

二、善于创设问题的情境

新标准提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创设生活问题情境,有利于凝聚课堂气氛,情境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理论知识的桥梁,教师应搭建好这座桥梁,让学生主动渴望走向桥梁的另一端

例如《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观摩课中,上课教师首先出示一道师生竞赛题:

三角形的内角之和是 (          )

四边形的内角之和是 (          )

五边形的内角之和是 (          )

十二边形的内角之和是 (          )

一百零二边形的内角之和是 (          )

三角形的外角之和是(         )

四边形的外角之和是 (          )

一百零二边形的外角之和是 (          )

然后让师生抢答,第1、2两题学生很快回答出来,第 4、5、6题学生束手无策,可是教师对答入流,让学这学生感到惊讶,学生立刻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老师这么快能算出多边形的内角和?有什么密诀吗?这时老师适时提出: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密诀?很自然引入了课题,学生被诱导进入教师设计的“圈套”。 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们最大的愿望。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这必然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使情、知交融达到最佳的状态。创设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心理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而且还会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作一种自我需要,能引起学生内部认知矛盾的冲突,使学生在疑中生奇,疑中生趣,不断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三积极开展合作学习

探索交流,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的实践、体验、探究与交流”。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时,为了让学生能通过自主探究,从而得出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老师说“同学们是用什么方法探究三角形、四边形的内角和?”生答:“是用分割法求三角形、四边形的内角和。”“那么你们能利用分割三角形的方法来探究多边形的内角和吗?”于是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互相讨论动手操作,各自有了结论后,交流汇报。在这种学习氛围中,真正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教学要求。

四、精心设计分层练习

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牢固掌握某种知识或技能,必须重视课堂练习。如果用统一一的练习题要求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进行练习,要么使学生吃不饱,要么使学生吃不了。根据学生不同发展水平的实际,布置基本题和思考题,对中下等生只要求掌握数学的基本要求,做好基本题,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既做好基本题又要做思考题。这样分层要求练习,真正做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