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向阳小学竹笛特色教学推介PPT

2016-12-12  发布者:郭劲松  浏览数( -)

 

笛润童心  花开向阳

——涟水县向阳小学竹笛特色文化建设工作总结

在被确定为市小学特色文化建设项目培育学校后,我校迅速组织项目申报小组认真研讨项目成立、实施、申报过程中的存在问题,并制订整改方案,采取有效措施,本着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宗旨,深入推进项目的研究、实施、总结。现就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从教师专业发展入手,抓好师资培训

首先是创设氛围,让更多的老师喜欢竹笛。有意识的安排中青年老师放晚学后、周末自娱自乐,将竹笛的学、吹、演逐步引入,竹笛吹奏也是节日联欢的必选节目。其次,通过建立组织、制定制度,切实抓好教师校本竹笛培训。组织45周岁以下的中青年老师每周一放晚学后进行竹笛培训,对教师参训过程与培训结果进行考核。第三,切实开展外引内联活动。校内实施青蓝工程,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校外邀请专家、教授来校讲学,有计划组织老师赴外地学习。

总之,通过多种措施,培养了一支胜任竹笛教学的师资队伍。

二、强化课程建设,将竹笛教学纳入校本课程管理

为保证竹笛教学的延续性、稳定性和规范化,学校在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后,迅速将竹笛教学纳入校本课程。在充分调研并邀请专家、教授论证的基础上,编印了校本教材《从零起步学笛子》,教学中做到四个统一——即教学时间统一(每周二、四下午第三节课作为竹笛课)、级部教学内容统一、每个年级的教学目标统一、教学过程与成果的考核标准统一。在课程开设过程中,除了教务处将竹笛课程实施情况与其他学科课程一起检查,学校还专门成立特色教学工作考评小组,每周进行专项检查,将检查结果纳入绩效考核。

三、稳步推进,在全面推开的基础上有效提升

启动初期,我们只有两三位老师在学校组织的社团进行教学。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参加社团学习的学生掌握了竹笛吹奏的基本技法,能够吹奏一两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初尝成功的喜悦,学习兴也越来越浓。我们发现,开展竹笛教学不仅没有影响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却变得更充实、有趣、快乐,校园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这让其他师生产生了极大的热情,初步形成人人想学竹笛的良好氛围。在此基础上,扩展到一个年级,一年后在全校推开。老师一边学一边教,从竹笛的认识、简单的音阶起步,到竹笛吹奏的口形、指法、表演,有计划循序渐进的展开教学。

为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学校在扎实、规范地做好竹笛课堂教学的同时,注重以赛促练,以活动促发展。充分利用竹笛教学阶段性质量调研、竹笛教学成果展示、重大节日文娱汇演等契机,开展竹笛汇报表演、竹笛对抗比赛等,激发学生的自我表现及相互竞争意识,增强活动的观赏性,让每一位学生产生对成功的期望和憧憬。竹笛特色教学工作由初期的社团尝试到如今纳入校本课程全面推开历时两年半,现已基本形成师生人人乐学、会吹,家长信赖、支持,社会认可、满意的良好局面。

四、营造氛围,注重文化引领

学校十分注重创设学习竹笛的校园文化。一方面在校舍建设、环境布置等环节融入大量竹笛元素,充分利用楼道、走廊、橱窗、校道路展牌、教室等场所,张贴竹笛名家画像、介绍竹笛名曲;还投入几万元新建了竹笛特色教室,收集了不同时期、不同种类的多种竹笛供学生观摩;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时刻浸润在竹笛文化的熏陶之中。另一方面,在竹笛校本课程中专门介绍竹笛知识,我们还要求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有机渗透,让学生尽可能多的了解竹笛的起源、发展、分类、代表作、代表人物等竹笛文化。总之,我们设法通过各种可能的渠道帮助学生了解竹笛文化,在激发学生学习竹笛的同时产生传承民族文化的神圣感、使命感,从而实现发扬和传承民族器乐竹笛文化的目标。

五、总结提高,收获累累硕果

笛润童心,花开向阳。目前,我校加入了“江苏省中小学竹笛教学联盟校”,并成为联盟主席单位;南京艺术学院在我校设立竹笛艺术考级点,已有近200名学生取得了南京艺术学院竹笛考级证书。截止2016年上半年,我校先后在市、县文化艺术节、教师节等活动中分别获得特等奖、一等奖的好成绩,有数十名同学的竹笛演奏分别在市、县各级各类大赛中获奖。

我们的竹笛特色教学工作受到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肯定,县电视台、淮安日报、涟水快报等媒体多次为我们作专题宣传报道。全校形成了“人人爱竹笛,人人吹竹笛”的喜人局面。每一次的竹笛教学成果展示和汇报演出,千人齐奏,笛声飞扬,成了校园一道靓丽的风景。

                                               

涟水县向阳小学

                                    二〇一六年十月

附件

  • 向阳小学竹笛特色PPT.ppt  下载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