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2016-12-12  发布者:刘顺国  浏览数( -)

教材简解:

倒数是一个与分数相关的基本数学概念,认识倒数是学习分数除法的必要基础。教材先呈现一组分数,让学生从中找出几组乘积是1的两个分数。在此基础上引出倒数的概念。教材注意通过具体的例子突出倒数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联系。接着教学求倒数的方法。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互为倒数的两个数,说说它们分子、分母的位置所发生的变化,在交流中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接下来教材进一步组织学生讨论求个整数的倒数的方法,并借此过程明确: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目标预设:

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并能发现一些规律。

2、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精神和合作交流意识,并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思想。

重点、难点:

1、理解倒数的意义,会求不同数的倒数。

2、发现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特征。

设计理念:

教师只是通过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身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去,让学生自己组织学习材料,给学生提供放手的思维空间,并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允许学生在探索新知中犯错误,并在修正错误中体会成功。以平等[宽容的态度,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讨论中探究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意识。

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以前所学的知识联系不大,学生也很容易接受和理解。因此在设计本节课的时候,主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启发引导法,通过教师的“引”来激发学生主动的“探”,使师生双边活动产生“共鸣”和谐发展。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同时让学生获得充分的经历、感知,取得良好的情感经验。教师要尽量分散难点、突出重点,这样学生容易接受。

教学过程

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出示:(  )×(  )=1              (  )×(  )=1

 ×(  )=1              (  )×(  )=1

教师先让学生说出几个分数,选择四个分别填入等式的第一个括号中,再让学生自主完成等式。

2、揭示:像以上等式中的两个数我们说它们互为倒数。

板书:倒数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学生自主观察以上等式,说说它们的共同点。

明确:乘积是1。

2、出示:8(3)×(  )=4(5)×(  )=(  )×10(7)=1

学生自主完成。

3、教师明确:像8(3)3(8)的乘积是1,我们就可以说:8(3)3(8)互为倒数,8(3)的倒数是3(8)3(8)的倒数是8(3)

4、指名说一说。

5、小组讨论:互为倒数的两个分数有什么特点?

6、总结:求一个数的倒数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7、运用总结:

说一说下面数的倒数。

出示:12(7)    9(4)    8(13) 5(17)   8(1)   4   1

问:0有倒数吗?如有是多少?如果没有,说一说为什么?

8、明确: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同时完善板书: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它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练习十第一题。

自主完成,集体订正。

2、说出下面哪两个数互为倒数?

4(1)      6(1)      4      7(3)     6(11)      3(7)         6

指名说一说。

3、填空

16的倒数是(  ),             1的倒数是(   )

4(13)的倒数是(   ),             25(4)的倒数是(   

四、拓展

1、总结提问:

今天我们认识了倒数,学会了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的方法——分子、分母调换位置。那么对于这样的一些数我们能否用这样的方法找到他们的倒数呢?

2、出示:211(6)    0.5

学生讨论,明确带分数我们可以先转化成假分数;小数也可以转化成分数,也可以根据倒数的意义用1去除以这个小数。

板书设计:

倒数的认识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求一个数(0除外)的倒数,只要把它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