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9+几》教学设计

2016-12-12  发布者:吴洪佳  浏览数( -) 【推荐】

9加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88-8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自主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并在不同算法的交流中体会算法的多样化,获得成功的体验。

2在观察、操作、分析和比较的过程中理解“凑十法的计算思路,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凑十法的计算思路,正确计算9加几。

教学难点:在观察、操作、分析和比较的过程中理解“凑十法的计算思路。

教具学具:课件、学具小棒、格子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多媒体出示:

 1.对口令

复习258等数的组成。

2.口算

10+3=    10+4=   10+7=   10+8=

10+9=    10+2=   10+5=   10+6=

 组织讨论:这些题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这些算式你们为什么算得这么快?

学生回答后师小结并板书:十加几就是十几。

 【设计意图】复习10加几的口算,有利与学生感受10加几就是十几,算起来很方便,为下一环节自主学习9加几的计算方法做准备。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出示情境图,介绍:猴妈妈把自己摘的苹果放在桌子上,让小猴算算一共有多少个。可是,小猴怎么也算不出结果。小朋友,你能帮帮小猴吗?

     1) 同学们,从下图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引导观察、思考:苹果是怎样放的?根据图意,要求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应该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加法?

3)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9+6=

2.自主探索算法。

提出要求:9+6的得数是多少呢?请同学们先各自算一算,再和同桌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1)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的活动。

2)学生分小组汇报。

1:是用数的方法来算,从9数起,910,11,12,13,14,15.

2:我先拿一个放到盒子里变成10,盒子外面还有5个,合起来是15.(从外面借1个来里面变成10

3:我先想算10616,再减去1就是15.(把盒子里看成10个,算10加几得十几,再十几里减去1就行了)

三个组汇报完了,结果都是15,刚才同学们都是口算出来的?我们再用小棒来验证一下。

3.学具操作,形成算法(同桌合作,交流算法)

同学们在交流的时候,都算出了9615,都值得表扬!刚才有同学说,用到了一个“借“字,向谁借?谁再来操作给全班看看。为什么借1个?为什么不借2个?借1个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小结:先把盒子里空着的一格放上苹果,在加上留在外面的5个,于是得到15。这就是借的过程。

4.比较方法,优化算法。

刚才同学们用4种方法算出9615,这么多的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呢?

师指出:以后你们可以用自己喜欢方法来算。

5.与全班同学分享学习经验。

再指名一个学生演示操作过程,重点凸显“凑十法”的思考过程,并随机板书。多媒体演示借的过程。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9加几(板书课题),9加几还有哪些算式?你能说一道吗?把算式写在格子纸上,动手做一做。

5.教师巡视,及时纠正错误。

教师讲解“凑十法”。像怎样先把9凑成10,再计算的方法就叫“凑十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照实物图交流算法,能起到提示计算思路的作用,有助于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并加深对算法的理解;引导学生对不同算法进行比较,意在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最优化的算法,并逐步形成并完善成自己的算法;重点强调“凑十法”的思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增强对“凑十法”认同,自觉实现算法的最优化。在教学关键处,借助电教手段,产生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尝试应用,深层体验。

1.教学“试一试”

1)出示情境图。

2)师: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样列式?师板书:9+7=

3)点人上台圈一圈,要让大家很容易看出一共有多少朵花?

4)根据圈法说计算过程。老师板书。

5)多媒体演示过程。

2.比较

师:观察9+4=13  9+7=16这两个加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我们探究出的一种比较好的计算“9加几”的方法是凑十法,先想到9+1=10,再从加上的数里分个1出来和9凑成10,再用10加剩下的数。

【设计意图】例题的教学重点是探索计算的方法。先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尝试计算,再通过交流突出“凑十的便利,即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又使基本计算方法的教学落到了实处。

四、分层练习,形成技能

1.“想想做做”第1题。

多媒体出示情景图,师:小猴也在算9加几呢?你知道小猴算的是9加几吗?它在计算时是怎样想的?填好书上的方框。

学生填完后,指名汇报怎么填的。

2.操作练习。

用小棒摆9+3=  9+8=

快速移动小棒算出结果,再点人说计算过程。

师:其实通过移小棒,凑桃子,圈花,小猴搬木块,都是把9加几的算式变成10加几来算。

问:圈出10根后旁边还有几根?你是怎样计算的?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化算法的同时,通过圈一圈、移一移、想一想、算一算等活动,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凑十法”的算理,并实现算法的最优化,最后的归纳和总结,更是深化了对算理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切实把握算法。

3.有规律的排出9加几的算式。

           9+2=11

           9+3=12

           9+4=13                     1       1    

               9+5=14                9  +  5   =    1 4

                                         加数      个位

               9+6=15

               9+7=16

               9+8=17

               9+9=18

师:齐读算式,边读边观察得数的特点。

学生汇报后老师小结:得数个位上为什么会比那个加数少了1?

4.排队问题。

小米说:我前面有9人,我后面有4人,你知道我们这一对一共多少人吗?

多媒体出示。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围绕本课重点设计具有基础性、应用性、对比性、合开放性的练习,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认识,建构合理的认知结构。同时,让学生拥有更充分的学习机会,体会成功的喜悦。

五、课堂总结

师:今天你们学了什么知识?怎样计算9加几?回家后骄傲的告诉爸妈今天所学到的本领。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