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创新教育

2016-12-12  发布者:朱顺  浏览数( -)

学贵有疑,善于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源泉和不竭的动力。国外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一个人具有创造潜力的重要标志是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学生创新意识的具体体现是能够提出见解性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有目标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有时甚至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因为引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原因,就是由于学生遇到要解决的问题。当然提出问题不是单向的,不仅教师要有目的性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而且教师提问如果能够让学生产生思维上的矛盾,激发学生在课堂上深入讨论和思考,这样往往会使学生得到超常发挥,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题多质疑。

学生创新能力和质疑能力是紧密联系的,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以学生广阔的知识面为前提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一般阅读面窄的学生往往都是孤陋寡闻,读书时常常无从而问,而阅读面广的学生知识积累多,提出问题也就多。这就需要学生注意知识的积累,特别是注重课外知识积累,学生要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其质疑能力。其次要长期反复训练。能力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靠长期训练。作为教师,就是要善于创设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条件。一是激疑促思。思源于疑,思以疑为起点,有疑才有思,有思才有创新,要求教师从教材的关键处、学生的困惑处、学生无疑处、学生的易错处着手。二是讨论析疑、解决释义。学生生疑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创新性地提出见解。在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不由自主的投入到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去,讨论中各种思路的汇合,不同观点的撞击,或者在激烈的争鸣中各抒己见,或者在辩论中针锋相对,或者在商榷中求同存异,通过各种形式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创新能力。

创新是贯穿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教育发展永恒的主题,但是创新能力培养的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一定会遇到不少困难。要求教师必须做好大量充分的准备,自己必须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切实帮助学生树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科学的态度;激励学生敢于创新;勉励学生把自己塑造成具有自信、谦让、自强、坚毅、自尊、的高尚品格的人。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性的学科,教师不仅要运用传统的、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也可借鉴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不仅要开展语文活动,实现课内课外结合,而且更要注重在实际情境中、社会实践中、生活体验中养育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只要教师在教学中能够突出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我们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任重而道远,愿创新之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绚丽地绽开!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