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项目首页 > 资源分享 > 正文

《水乡歌》第二课时

2016-12-13  发布者:刘以霞  浏览数( -)

教材内容:   

 《水乡歌》是苏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二年级第三册第七单元第21课。

教材分析:

    《水乡歌》这是一首诗歌。课文抓住水乡绿水清波、白帆如云的特点,勾勒了一幅鲜明、形象的水乡风光图,使人感受到劳动的愉快、生活的美好、幸福。诗歌的语言活泼清新,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江苏风情,语言流畅自然,富有韵味,是一篇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和情感熏陶的好教材。

学情简析:

    本班学生都生活在苏北农村,大多数人没去过江南水乡,对水乡缺乏感性的认识,认识和掌握文中的一些词句(如:渠、箩、驳、唱咱水乡新生活……)比较困难,这就给理解课文、感受水乡风情带来一定的难度。

设计理念:

    以《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图文结合,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读中有所感悟、读中培养语感、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其中绿线内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使学生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美好的生活,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导入新课。

    L、多媒体播放歌曲《太湖美》,说说看了画面、听了歌曲,想说点什么。

    2、揭题:水乡歌。

    (设计思路:上课一开始,用美的画面、美的歌声渲染一种与教材相一致的氛围,拨动儿童心灵的琴弦,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积极的状态。)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轻声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通课文。

    (设计思路: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是读懂、读好课文的基础。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对于低年级学生非常重要,不仅可以提高自学效率,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反馈自读效果。

    (1)出示生字词:

        清波   装满    

        一箩         新生活

    (2)自读生字词,读不准的再借助课文中的拼音多读几遍,记住读音。

    (3)指名认读,适时正音。

    (4)同桌互读互查互帮,直至把字音读准。

    (设计思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自主合作的氛围中达成教学目标。)

    (5)指名读课文。从是否达到正确、流利两方面进行点评。

    (设计思路:以学生评议为主,教师适当引导,使他们在评价别人的过程中,自身的听力、语言表达能力、鉴赏能力等也得到培养。)

    3、边看课文插图,边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水乡的什么多?

    水多

    4、反馈。板书:船多

    歌多

    (设计思路:从整体入手,理清文章脉络,感知课文内容。)

    过渡:现在,我们就一起乘着船,去领略一下水乡那秀丽的风光吧!

    三、精读课文,入景感悟。

    1、多媒体呈现画面和文字,老师配乐范读课文。

    画面(1):江南水乡,河道纵横交错,沟渠相通,湖塘相连。

    画面(2):碧波荡漾的湖面上,渔帆点点;码头上,运送旅客和货物的驳船来回穿梭。

    画面(3):湖面上,渔民们一边撒网捕鱼,一边唱着欢快的歌;湖边.渔民们挑着装满鱼虾的箩筐,迈着欢快的步子,往前走着。

    (设计思路:多媒体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如诗如画的水乡美景中,激起学生对水乡的喜爱之情,同时对“渠”、“驳”、“箩”等有直观的认识,进而深化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突破了难点。)

2、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读一读,想想自己喜欢的原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设计思路: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自主阅读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3、交流,共享学习成果。

  把自己喜欢的那一段读给同学听,并说说喜欢的原因,教师适时用多媒体播放有关的画面,再现水乡的“三多”,展现水乡的秀美,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努力让其余的同学也喜欢上这一段课文。

(设计思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以读为主,读中感悟,共享学习成果,不仅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而且使学生有成就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4、采用师问生答式,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教师读问句,学生读答句。然后配乐有感情朗读全文。(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上动作,边做动作边读课文。)

    (设计思路:师生互动,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全身心地融入课文。围绕教材,师生都沉浸在充满情感的自然的美、生活的美、语言文字的美中。)

    5、借助板书、图画,熟读成诵。

    (设计思路:有了前面的基础,背诵课文已是水到渠成。)

    四、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渠 塘 波 像 装 咱 新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识记字形(如:基本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编字谜、联

想识记……)。

    3、反馈交流:说说自己记住了哪些生字,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设计思路: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几种基本的识记字形的方法,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识字经验,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字形,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交流,巩固学生所学内容。)

    4、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说说字的间架结构及主要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教范写,学生描红、临写。(可分类指导:“塘”、“波”、“像”、“咱”、“新”均为左右结构的字,其中,“新”是左宽右窄的字,其余均为左窄右宽的字;“渠”和“装”是上下结构的字,书写时注意上紧下松。)

    (设计思路:识写结合,描仿入体,既巩固了所学生字,又培养了学生的写字能力。)

    5、反馈评价:教师先示范评价,学生再互评互议。

    (设计思路:在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的同时,学生的表达能力、鉴赏能力以及自主的意识、合作的精神得到了培养。)

    五、课外延伸,综合实践。

    课后,收集有关水乡的文章、图画、歌曲,再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读读、写写、画画、唱唱心中的水乡。

(设计思路:在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中进一步认识水乡、感受水乡的美,既加深了对水乡、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又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在多学科的融合中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资源分享

最新资源分享

热评资源分享

热门资源分享